虎门服装持续火爆30年原因解析
◎规模初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设个管委建服装集市
如果说虎门镇政府在1993年投建虎门首个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富民时装城,是对虎门服装专业市场建设最有意识的引导,那么1981年虎门成立的“工商业个体劳动者管理委员会”(简称“个管委”),就是政府当时对虎门还没成型的服装市场的无意“扶持”。这一“扶持”加速了虎门服装专业市场雏形的形成。
1981年刚成立的“个管委”还是个很穷的单位,只能靠借贷和自筹资金,临街依巷办起简单的地摊排档市场,市场将原先杂乱的地摊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当年“个管委”就十来个工作人员,他们那时的工作就是每天每人骑辆破自行车走街串巷,到一个个摊位上去收市场管理费。早期一个服装摊位一个月收5块,水果摊位一个月收1至2元不等。
虎门最早从事服装生意的苏老板在1982或1983年拿到营业执照。他回忆说,当时政府先后搞了双桥(现虎门旧人民医院对面)、老富民等多个集市,早期的服装档口和当时的其他小商品档口一样,都是简陋的大排档式的,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虎门专门经营服装生意的商户有几百家(不包括依然存在的“练摊”小商贩),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日赚万元很寻常
苏老板说,1988年左右开始,虎门的服装市场火爆起来。内地的服装市场也逐渐觉醒。当时虎门做服装贸易的人已经非常之多,客户开始涉及到内地甚至国外。那时他从中山拉一车衣服回来,瞬间会被批发商抢完。
当时他在老百家商场有个商铺,他从韩国一家夹克制造厂直接订货,货发到香港,夜里用货车运到虎门。浙江温州等地的很多批发商连夜等在他档口前,一车货到后不用到天亮就会被抢光。
“批发每件300至400元,平均一件我能赚50元。一天发一次货纯利1万块没问题,如果货多赚得更多。”苏老板说。
1980年代末,现在的虎门经贸办主任谭志强也做了几年服装生意。那时中山和广州的服装比虎门发达,服装企业多,他基本都去那里拿货。到虎门很好卖,随便一个月能纯赚个一两千元。那时人们工资每月两三百块,相比之下他的收入非常可观。“当时虎门有七八百个服装摊位,大家都能赚不少钱。但日赚1万的人,凤毛麟角。”
不过,让苏老板、谭志强以及当年虎门数百位服装商贩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年,在虎门做服装的人,一天赚1万元已经变得非常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