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东莞、石狮三地民企生存状态调查
东莞:车间之惑
在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如火如荼上涨的时候,东莞的房价曾经达到均价7000元左右。但现在,东莞的房价下跌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2007年,东莞当地万科旗下的万科运河东一号将近8000元每平米的房子,现在房价已经跌到平均3000多元。
房地产炒家纷纷撤场,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倒闭和大量企业外迁,经济突然不景气起来。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东莞比别的地方更加有感觉。”一些当地老板说,“东莞经济状态更像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大车间,这边没有大脑,所有的大脑都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那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莞这边的企业还属于以前的“三来一补”的代加工模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类企业一般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产业依附性强,资金周转期长,企业发展最受制于外方。
过去几年,这类模式在东莞一带获取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与九十年代香港很多“代加工产能”回归内地有关,期间欧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也都大量把低附加值的企业转移到东莞,如韩国三星、艾默生、富士康等企业纷纷都在当地扎根。
由于大脑在外,当地企业更多像大型企业的一个个生产车间,一个大型企业在东莞可能会带来几万个制造链条上小企业的发展。
这是一条生态依附链,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依附着来自世界制造业500强的制造业,交错复杂的制造链好像一个巨型蜘蛛网。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东莞“代加工”企业的自主权已经扩大一些,基本上材料和辅助材料都是由加工企业自己购买,需求方提供样本、质量要求等,当地配套加工企业已经相当繁荣。
“车间”特征最明显的就是企业利润微薄,很多时候,外资给了稍微丰厚的利润,但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竞争,“中国人自己就把要价给压了下来。”
“另外一些外资厂商对中国供应商要求都比较苛刻,比如本来0.8元的货品,因为供货商增多,他们可以压低到0.5元。”当地一些企业抱怨。比如代加工手机,可能利润只有两元,而这两元要分摊给企业链条中的所有企业。
当地很多人说,实际上大型外资企业并没有为当地政府贡献多少利润,但是政府已经从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身上拿到很多税收。
不过,“代加工”业发展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东莞村镇与村镇之间,都是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连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备,但是当地政府和企业都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已经逼近。在2007年之前,虽然利润微薄,只要订单足够多,每家企业日子都还相对滋润。但从2007年开始,最明显就是订单减少,“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订单开始倒闭和迁移”,在东莞曾经名噪一时的厚街上的企业,就倒闭了65%以上。
在东莞各个镇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店铺,挂着“楼面出租”的牌子。据当地人介绍,在去年这个时候,这里房租11元每平米,而现在降到了每平米7元左右。
问及东莞企业的转型,被采访的很多人都开始摇头,“怎么转,很难转。只能等国外经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