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模式能否引领新疆细毛羊产业崛起
这种新的市场流通方式会更有效地加强牧民与加工企业的联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玉田认为,通过中澳合作项目的实施,当地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参与,这种模式将对拜城县细毛羊产生巨大作用。这种模式可从牧区推广到农区,因为拜城县的49万只细毛羊大部分在农区,将项目培训延伸到农区,可提高细毛羊产业整体水平。
细毛羊产业化的差距
在拜城县做农牧民培训的澳大利亚专家万德博士告诉记者:“作为细毛羊生产者,看到拜城县细毛羊个体很大,很壮,羊毛细度很好,是可用于纺织的很好原料,洗净率很高。但从世界细毛羊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还有需要改进之处。”
目前新疆细毛羊的产业化与国际上的差距在哪里呢?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玉田指出:“差距在于细毛羊的后期整理,在剪毛和打包中出问题了,机械剪毛比例小,手工剪毛毛重减少和短毛损失70%,导致羊毛品质下降。此次由两名外国专家、三名国内专家全程跟踪,变以往效率低的卧式剪毛为澳大利亚立式剪毛,先剪哪里后剪哪里都有讲究,不同的细度、长度、部位都要分级打包,分级销售才能卖出好价格。”
用低密度包装袋也是造成羊毛污染的主因。赵玉田说:“混入一根10厘米的化纤就可以造成500个以上的疵点,我们一吨羊毛要比澳毛低5000元,就是污染问题未解决,为此我们的项目要提供高密度的专用包装袋。”
此外,在流通体系上,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按工业标准或萨帕乐标准生产后整理和流通,彻底改变小商贩进村入户带来的诸如阻碍农牧民了解加工企业真实的信息,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有时又哄抬物价,混级收购等等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弊端。
赵玉田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市场,加工能力45万吨,70%—80%从世界各地进口。我国从1932年就开始引进高加索细毛羊,至今已有76年历史,中国羊毛产量占世界第三位,但羊毛生产呈现下降态势,我们正在开展的澳大利亚—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合作ATC羊毛项目,正是在拯救这一产业。
他特别强调:拜城县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带动新疆原有产区的细毛羊产业重新发展起来。
拜城县细毛羊品质还在改进中,拜城县畜牧局局长阿合买提·达吾提表示,明年将建立比较先进卫生的澳式剪毛房,羊赶进待剪房,除羊蹄上的泥沙,提高净毛率,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等统一管理模式都将推进一步。
拜城模式在变革中优化
在自然条件并不太好的情况下,拜城县的羊毛却卖出了全国最好的价格,奥秘在哪里呢?
奥秘在于:一是抓科技,二是强管理,三是闯市场,新疆畜牧科学院研究员张继慈总结了三点。拜城模式把分散的一家一户、一乡一村小生产与日益整合的大市场对接,先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羊毛,再通过科技达到超细、毛长、整齐的标准,最终农牧民得到了实惠,提高了积极性。
在如何解决细羊毛产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比较分散,难以应对日益规范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难题方面,澳大利亚专家万德博士在新疆考察调研之后提出,在新疆,可以因地制宜,以一个村为单位,其地理条件、环境与澳大利亚同质的标准接近,相当于澳洲的一个牧场规模,进行统一管理就比较科学。每个村建立一个羊毛协会,建立羊毛分级中心,配置剪毛机、打包机等,一家一户分别过秤、分级,再统一打包,最后进入大市场,获得高收入。通过这种协会组织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统一培训,穿羊衣,效果很好。
拜城县委书记高克平表示,拜城县将通过5年努力,让农牧民通过畜牧业增收36%以上。今年该县对畜牧业投入1000万元,用于品种引进,培训,草料基地防疫体制建设,品牌树立打造,农牧业机械购置五大体系,今后还将连续几年这么投入。
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经过10年的市场证明,拜城模式是成功的。新疆有23个细毛羊基地,如果能够按照拜城模式发展,新疆细毛羊产业的崛起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