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模式能否引领新疆细毛羊产业崛起
作为拜城县的传统品牌,几十年来,拜城县细毛羊大旗不倒的原因是什么?拜城县的细毛羊生产、管理和销售模式给我们什么启示?经济效益如此高的拜城模式能否带动新疆其他细毛羊产区,引领新疆细毛羊产业的崛起?
积腋成裘形成品牌效应
当新疆其他细毛羊产区生产出现下滑之势时,拜城县种羊场却从1954年成立之初,历时半个多世纪,一直坚守着细毛羊的培育和繁殖,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国细毛羊之乡”,“萨帕乐”细羊毛享誉疆内外。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拜城县委书记高克平向记者道出其中的因由:当地凉爽的自然气候适宜于发展畜牧业,草场相对封闭,未被人为破坏;同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使投入、品种都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拜城县历届领导重视,一直给予资金支持,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此外,他们还拥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并在放养的基础上推行农区圈养。
据记者了解,现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正在拜城县形成气候,全县细毛羊产业发展呈现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羊毛质量大幅提升、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良好态势,细毛羊产业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经济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全县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县养羊户达到2.4万户以上,细毛羊及改良羊49.06万只,优质细毛羊18万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拜城县羊毛品牌越叫越响。2007年,全县产“萨帕乐”优质细羊毛312吨,连续五年创下细羊毛拍卖价格全国最高纪录,被自治区羊毛协会确定为全疆四大“萨帕乐”优质细羊毛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2007年共有1507吨“萨帕乐”品牌羊毛进入国际羊毛市场。
中澳合作提升羊毛品级
拜城县如今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最大的品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建立新的羊毛流通方式。
拜城县今年已经先后有两批农牧民接受了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这些农牧民来自全县13个乡镇,其中83名农牧民和管理者拿到了分级员、剪毛手专业等级证书。这是澳大利亚—中国在农业领域技术合作的ATC羊毛项目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农业部开发中心和南京羊毛市场组成项目组,在当地畜牧部门的配合下,对新疆拜城县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该项目在拜城县还推行一种新的细羊毛流通方式,即剪毛和分级系统。新的羊毛流通方式将根据羊毛类型进行计价:即优毛优价,劣毛劣价。基本的目标是提高牧民生产积极性,刺激牧民改良品种、加强饲喂和生产方面管理牗如冬季穿羊衣牘,提高羊毛价值,增加牧民羊毛生产收入。
今年有5000只细毛羊将穿上该项目提供的羊衣。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玉田对记者说,这一中澳合作项目从去年开始实施,包括改善细羊毛流通体系,增加西部地区牧民收入,培训牧民机械剪毛手,帮助建立村级羊毛分级中心,给羊穿衣,推行机械剪毛,规范化分级包装,采用拍卖方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