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8%企业倒闭 催生民工返乡
生意社10月22日讯 金融风暴下,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正承受着这一波侵袭。沿海的劳动力正向中西部大量回流,背后这究竟有什么内情和无奈?返乡民工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日前,记者分别奔赴东莞、温州、安徽等地,为您揭示深陷金融风暴下的农民工生存现状。
一场危机正在温州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快速蔓延。
订单做完了,外商却迟迟不打钱过来,望着车间里积压的几千件西装,温州老板杨文(化名)一脸的无奈。再过两天,他的这家贴牌加工厂即将停产,运气好的话,如果一个月后接到新订单,就能恢复生产,否则,300多名工人将面临失业。
目前,温州近一半以上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加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工人流失严重,温州制造业正面临艰难的转型。
背景:停产
中小企业快撑不下去了
温州市经贸委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李雄伟昨日向记者表示,今年7月初,该处对全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5521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1009家企业停工或半停工,另有250家企业倒闭,合计125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1%。
“温州中小企业总数有14万家,据我所掌握的数据,去年全年温州超过4%的企业倒闭,今年可能上升到5.9%。”当地一官员透露。对此李雄伟称,5.9%应该达不到,但具体是多少不便公布,“其实有关这方面的数据很难精确统计,很多温州人这家公司办不下去了,就会另开一家,原来的那家一般也不去注销。”
一件西装利润不到5元
在浙南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之称的温州乐清,共有服装生产企业400余家,服装加工业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可在今年,停产、半停产现象如同瘟疫一般席卷整个乐清服装产业。据金利达制衣公司一负责人介绍,仅磐石镇至少已有一半以上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加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走进磐石镇,昔日工厂云集、机器声隆隆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原本布局紧凑的服装生产基地,因一家家工厂的关门停产而显得零星分散。
“今年的生意普遍不好做。”几乎每家被采访的企业都有同样的感触。其实早在去年,许多温州老板就已预料到2008年会不太好过,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
“一件出厂价105元的西服,现在连5元钱都赚不到。”杨文说。据了解,今年服装面料价格上涨10%,工人工资上涨了20%~30%,煤从八九百一吨涨到了1600元/吨,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令今年贴牌代工的利润空间只剩下2%。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厂订单量骤减。还有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完工了,外商却因汇率变动而恶意悔单,就像杨文的工厂一样,几千件西服积压在仓库,导致几十万元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链断裂。
赚不到钱,就只好停产。什么时候接到订单,就什么时候恢复生产,成为许多服装加工企业的无奈选择。
而以内销为主的服装厂,虽然现在还没到停产的地步,但基本上也是在苦苦支撑。尽管它们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但同样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利润微薄。而且,内销的订单量非常小,只能勉强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