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外资制造业发展受阻 皮革制鞋业迁移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圣诞礼品,里昂证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的新出口订单量创有调研数据以来的历史最大降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也显示,9月出口订单指数仅为46.4%。中采咨询认为,对美贸易还会进一步低落。
“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通过国际贸易蔓延到实体经济,中国的制造业首当其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今年用工成本大幅上涨30%-40%、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再加上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订单锐减,让部分企业的利润率从去年的10%跌至5%,甚至更低。
曾文阙说,受此大环境影响,他有不少香港在大陆办厂的朋友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关闭工厂,而有更多人正准备关闭。
“闪离”长三角
10月18日晚上,记者在素有台资天堂的昆山市一家饭店里与一群制造业老板吃饭。酒过三巡后,他们先是热烈讨论起近期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来话题一转,就谈到了前不久发生在江苏某地的一起“台湾老板逃逸案”。中秋节前夕,江苏某电子厂老板利用假日休息的机会,卷款逃回台湾,此后一直没再出现。该厂拖欠的厂房租金、工人工资、供货商货款以及水电等各项费用超过2000万元。
“近来这样的事情很多,突然‘蒸发’的也不仅仅是台湾老板,港资、韩资、内地的个人独资企业都有。”一位台湾老板对记者说。
这种情况可以从一些律师那里得到印证。陈某是一位不愿记者透露他姓名的江苏律师。从今年春节到现在,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陈律师工作突然繁忙起来,开始接到很多长三角打工仔和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的起诉状。被诉对象是长三角大大小小突然“消失”或关闭的外资工厂老板。正是这些工厂“逃逸”引发的诉讼风潮,让这位律师的生意突然红火起来。
陈律师说,目前长三角地区出口加工企业倒闭的普遍情形是,国庆节前还在开工的企业,节后可能就关门了。工厂一关门,开发区的水电费和房租费还没有缴纳,工人的工资没有支付,稍微有点“良心”的老板会支付2—3个月的工资作为遣散费就走人,大多数选择直接“闪人”。
据介绍,欠薪逃逸的企业主一般为外资商人。由于他们的户籍不在中国大陆,离开后,就很难再“处理”他们。这些企业恶意倒闭之前的共同征兆是:拖欠工人工资、水电费、厂房租金及原材料货款,企业资金流动特别频繁,老板在为逃跑做好准备,工人加班突然增多,老板急于赶完一批货拿到货款,拿到货物订金或部分货款后,在自己有能力生产时仍将订单货物转给另一厂家生产,等等。
“过去,倒闭或向外迁移的还主要是电镀、皮革、印染等污染型企业,自去年以来,一些制鞋、玩具、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走上了倒闭或迁移之路。”近日,江苏省工商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说,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局势严峻等诸多因素影响,曾作为外商投资重镇的长三角地区,今年上半年,出现新的不利趋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速大幅度减缓、共有4119户外资企业退出长三角市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20多家外资企业撤离长三角。
“逃跑”的外资老板和“可怜”的地方官员
长三角,这片昔日外商的逐梦天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些外资企业的伤心地。
今年端午节前,40出头的吴老板丢下其在江苏价值人民币400余万元的机器设备和上百万元待加工的原料、150多名大陆工人,“逃回”台湾。
7年心血打水漂,吴老板想起来还是舍不得。在电话那头,吴老板叹了一口气,说:“要关闭工厂,心痛了很久,毕竟了拼十几年,突然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看着工厂变得越来越凄凉,坐着等死,心里更痛苦。”
吴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公司的成本增加了8%,原材料上涨增加的成本是7%,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又让公司多上了5%的成本。合计增加的成本超过20%,接近其毛利润。而“两税合一”,及惨淡的国际经济环境,更让吴老板头皮发憷。盘算了几个月后,吴老板决定放弃,“总共一句,看不到未来啦。”
工厂的土地不是吴老板的,其他成本有限,一走了之,还能赚不少。但如果留下来,不管是继续惨谈经营,还是转手,补税、查税还有环保规费,将要多拿出更多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