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世界工厂订单流失后转型过程需5年至10年
金融风暴成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早在此轮金融风暴袭击前,关于东莞企业倒闭潮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只是,随着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团在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倒闭(见本期相关报道),这一事件的严峻性被更多的人关注。
当然,倒闭企业的不止在东莞——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东莞被人关注只是源于它大名鼎鼎的“世界工厂”地位。
美国CNN记者在10月19日题为《合俊的倒闭是全球的悲哀》的文章中说:美国经济动荡已经改变和削弱了广东作为“中国制造”的中心地位,然而,企业倒闭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消费者在美国和欧洲的MALL里同样能感受到这种影响。报道引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说,“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了70%-100%,但是沃尔玛没有涨价,厂商怎么能够提价?”“金融危机成为扑杀企业的最后因素,将企业推入到不稳定和不明确的境地。”
正如外界所见,多年来众多中国企业为争取外国订单头破血流,而低廉到不可思议的售价,得利的只有美欧消费者。直到去年,一场风袭击东莞和临近的城市。严峻的挑战不仅包括土地和环境,还有劳动力短缺、电价上涨、更严格的劳动法、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而在今年,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珠三角,偏偏又遇上了全球经济危机。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天起,就有许多人预言,靠大量劳工的简单劳动、赚取利润的制造加工企业必将面对生存危机。2008年,从事制鞋、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的中国出口企业,在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经营愈发艰难。“在我们看来,东莞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看这个过程是5年,甚至10年。”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说。
激活民间财富自救
转型、升级,成了外界破解东莞企业困境的优先答案。“东莞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实现转型,一直是个大难题。”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东莞转型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外源变成内源”。
20年前,东莞就从事加工贸易,至今形成了广受关注的“东莞模式”。但是,东莞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属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抗风险能力低的企业。要提高东莞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现状。
事实上,东莞为了产业升级,早在2001年就开始筹建标志性的松山湖高新产业园区。但截至2007年年底,松山湖园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9家,跨国公司只有18家。理财周报记者在松山湖园区走访时发现,园区内的工作人员稀少,很多新建的写字楼空空荡荡。招商中心和展览中心都在建设当中,一些配套的生活设施如医院餐馆也不完备。
出路到底在哪?“东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民间财富,东莞的核心优势在于财富优势。东莞人应该通过这个机会将外资的企业变成东莞人自己的企业,将财富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长期关注“东莞模式”的丁力表示。而理财周报在东莞调查时也了解到,已经有不少的善于资本运作的人士,将目光瞄准陷入困境中的东莞企业,随时准备出手低价收购。
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东莞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106。53亿元,比年初增长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26。76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58。96亿元,比年初增长9。5%。此外,1-9月东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8元,同比增长12。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541元,增长6。4%。
正如有识之士所言,藏富于民的东莞,并不欠缺发展的资金实力。
“走出去”寻找出路
内忧之时,“走出去”也许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广东正逐步将能耗大、重污染企业迁移出珠三角,以腾出土地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广东政府将此称为“双转移”——把珠三角的部分劳动密集产业转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把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珠三角。
一位驻莞意大利工厂外籍经理的话说,“他们(政府)不会说’你必须走’,但他们会一点一点收紧腰带,直到你离开。”
面对不断增加的工厂倒闭,广东省政府高级经济官员似乎并不忧心忡忡。本月早些时候,副省长万庆良对海外媒体记者说,全球经济危机不会阻止广东重造珠三角制造基地的计划。“我们的计划是’腾笼换鸟’”万说,“最终目标是把珠三角建造成为现代制造业核心区。”
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东莞经济运行的特点是“稳中有调”。初步测算,前三季度东莞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34。5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0。3%,第二产业增长8。2%,第三产业增长24。3%。9月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50。1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从这些数据来看,东莞的加工型经济至少到目前没有恶化,但考虑到滞后效应,正如一名受访的东莞本地印刷厂老板所言,“明年中期将是一个坎”。
如果东莞自身调整如万庆良期望的那样有效推行,作为“世界工厂”角色的东莞,无疑将最终走出这场危机,只是不知道,文章开头的王厂长是否还能如受访时所说——“坚持下去”,“为下一步保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