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世界工厂订单流失后转型过程需5年至10年
生意社10月27日讯 秋天还没过完,珠三角却已进入寒冬。
“去年下半年开始,业务就开始萎缩了”,王厂长语气无奈。王是“中国羊毛衫名镇”东莞大朗一家品牌服装企业的生产厂长。“感觉越来越难,老板们谈论又有哪家工厂关门了,工人们说的是能不能保住饭碗。”
理财周报记者曾在2005年初采访过王厂长。当时,这位苏南籍厂长对未来信心满满,“工厂正在准备筹建二期厂房,扩大产能”。
“现在情况怎样了?”“工人目前倒还没有减少,差不多还是600人。二期厂房也搞好了,但没有新添设备,产能还是以前那样。”王厂长说,像他这样的服装企业困难很多,比如工人工资成本同比去年增长了18%-20%,作为原材料的棉、毛都在涨价,“去年还有5%左右份额的出口,今年已经不再出口了。”
王这样简单分析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大厂接到的欧美国家订单减少,于是被迫缩小规模,同时使得给大厂代工的小厂纷纷倒闭。“关键是需求萎缩,像我们这样大厂的订单今年就少了1/3。而国内市场短期内很难有大的需求增长,甚至目前的需求也在萎缩。”
位于东莞中南部的大朗,是广东省中心镇,去年财政收入13亿元。远离羊毛生产地的大朗,因为产业聚集效应一度有近万家毛织企业,外贸依存度高达50%。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止是纺织业,也不止是大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玩具出口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为近年来的首度下降。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2月开始,东莞引进外资的宗数开始出现负增长——6月引进外资较往年同期减少87宗、7月减少104宗;引进合同外资6月同期减少14。23%、7月减少17。03%。而香港一家商业联合会此前预计,未来3个月,珠三角的港企将有250万名员工失业。
冷清的电博会
电子信息是东莞8大外贸支柱产业之首,IBM大中华区副总经理李祖藩曾说:“东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切断,全球70%的电脑商将受影响。”事实上,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靠低附加值生存的企业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9月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更是给企业的生存雪上加霜。
理财周报抵达东莞调查当天,第十届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电博会)正在进行。虽然新增了“特邀买家接待”、“东莞信息产业百强企业评选”、“工厂、样品室实地参观”、“有线配对”等四项全新的服务内容,但本届电博会参观者寥寥,场面冷清。据当地媒体报道,本届展会虽然有45家“东莞信息百强企业”参展,但展会首日入场客商人数较往年有明显减少。
10月21日上午10点,A39展位的光宝公司参展人员还没来,空空的展台前,寥寥的参观者匆匆走过。有展商估计,今年看展的人比往年少了一半。整个展区最热闹的是手机和数码产品展位——这里的促销和现场体验活动吸引了一群群中学生,让人觉得像是进了家电卖场。
19世纪大部分时候,东莞是鞭炮的原料基地,直到1978年开放让外资设厂。东莞首家外资厂是港资太平手袋厂,它也是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但它早在去年5月份就轰然倒塌。而在现在的东莞,星罗棋布有7000家服装厂、3000家鞋厂——每年制造10亿双鞋,3000家玩具厂,同时为三洋、日立、三星等数百家电子企业代工。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以及欧洲的公司,像潮水一样涌进广东,建立起低成本工厂,生产的产品从运动鞋、胸罩到笔记本电脑、i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