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配额时代姗姗来迟 退税率再调并非药到病除
然而更多企业是将这一次产业调整看作是美国贸易保护下挥起的配额大棒,在“出逃”的同时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自己的“鸡蛋”。在随后的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行,纺织业在沉沉浮浮中发展,仍主打美国和欧洲市场的纺织企业在各式奇招中倒也过得平平安安。
如今,离2008年12月31日还有两个多月,按照中美纺织协议,自2009年1月1日起美国将取消延续3年的对中国纺织品配额限制措施,中国纺织品出口也将自此进入“无配额时代”。
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因汇率,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国际需求减弱等因素导致的出口困难,既没有出现3年前的热切呼声,也没有激发哪家企业的壮志雄心。
据统计,上半年中国被设限的21类输美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平均使用率不足20%。“这表明此次取消配额很难重演2005年‘井喷’式出口,对企业影响并不大。”专家表示,有限制的后配额时代,企业面临比配额时代更大的风险。复杂多变的出口形势,也让企业开始意识到,不管在哪个时代,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长达4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拉锯战眼看快要结束,经历过一道道关卡考验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对于2009年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无配额时代”也多了几分理性的审视。毕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深推进,企业只要拥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实力与资源整合能力,都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位置,不会仅仅因“自由贸易”这一光环而迷失方向。
三成企业仍能继续吸金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衰退和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正成为‘中国制造’的噩梦。”纺织行业资深专家汪前进表示,外需不旺,内需跟不上,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最残酷的生死考验期才刚刚开始。纺企只有主动适应变化,加大产业升级,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幸存下来。
然而,在广东乃至在纺织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仍然是许多纺织服装企业的现状。“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在于有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和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有更少资源型、能耗大的企业。”业内人士指出,广东乃至全国应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能再走低价路线。
目前的困难不是纺织一个行业的困难,也不是中国一国的困难。目前的困难是挑战,但也是机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分析说:“我们一方面希望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对纺织业的困难予以关注;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抵抗风险、适应压力的能力。”“在大环境不可控的情况下,企业应更多地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把希望过多寄托在一两项政策的调整上。”朱清国说,实际上,在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有1/3的企业利润在大幅增长,利润总额占到全行业的90%以上。这些企业正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企业产品调整结构。“量多价少”的工业制造时代将成为过去,依靠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正在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汪前进表示,在重新洗牌中,不管是付出代价也好,还是出现阵痛也好,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因何而痛”。如果一场危机能够唤醒我们对中国纺织业反思的话,那么这场阵痛无论对于我国的纺织业还是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利好消息”。
行业危机还在继续,现在很难说会持续多久。但国内纺织企业应尽早调整出口行为,将出口市场视作“弹性调节空间”而不是“过度倚重的增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发挥出口市场的分流作用。汪前进表示,决策者不能忘记拔苗助长的教训,纺织行业发展从出口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需要内部市场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仅靠从汇率和信贷等政策上压迫企业,调动企业的生产效率显然是不行的。政府必须依靠市场原则,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帮助国内纺织企业共同渡过难关。否则,一个巨大经济体硬着陆式的急剧转型,肯定是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