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元年 惊艳世界时装界
生意社11月4日讯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多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改变几乎都会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喇叭裤、韩潮等还曾掀起过一阵热浪。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服装界这样具有全国效应的热点话题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新世纪,设计成为最普遍的追求,多元了、个性了,撞衫便成为时尚最为唾弃和鄙夷的事情,设计就在这一刻,在时尚的中国变得尤为重要。
喇叭裤开启的设计时代
2008,这一年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感情。改革开放走到这个年头,已经整整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如今,大街上满是穿得花哨的男男女女和时尚的“潮人”,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箱子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却在为不知道挑哪件穿而烦恼……
中国服饰的春天也是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那一天。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身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蛤蟆镜、喇叭裤和扛在肩上的录音机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发,在中国雏形未成的时尚界,引起了绝对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多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改变几乎都会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喇叭裤、韩潮等还曾掀起过一阵热浪。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服装界这样具有全国效应的热点话题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新世纪,设计成为最普遍的追求,多元了、个性了,撞衫便成为时尚最为唾弃和鄙夷的事情,设计就在这一刻,在时尚的中国变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在中国“启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设计师都叫技术员,服装设计也缺少变化,更别提及品牌和设计师品牌了。
“只要你在衣服上别出心裁地缝上三个兜,这个版式立刻就可以畅销。”郭培对那时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一局面的打破,始于1979年皮尔·卡丹的到来。这一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那些T台上身着耸肩衣裙、神态放松的高挑美女,与台下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国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当时的北京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当时看演出的人,只是业内人士,就是这些人士,感觉到了国际与国内的区别,但是,封闭的思想,对此大多是保留的态度,中国服装设计的概念仿佛还没有出现的苗头,但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纺织教育,仍没有专门设计师的院系,但一些有前瞻学子在求学中,靠着悟性和新奇,开始设计的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看到中国市场的国际设计师,纷纷试水中国市场。1985年享有国际盛名的设计师依夫·圣·罗朗、小筱顺子先后来到北京进行时装展览和展示更是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时装课。
三位大师的精彩展示让中国服装企业和设计师受到了震惊,也拓展了艺术视野。但是,当时的设计师,甚至包括单纯做生产的服装企业,在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国外的知名服装品牌已经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让毫无准备的服装企业和设计师都无所适从。但一部分有过良好教育和修养的人士,首先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旅程,虽然那时候,还是属于了解学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