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告急 5地丝绸商求援商务部
正因如此,党大爷打算改种小麦和玉米。“不光是我,村民们都有这种想法”,党大爷指着不远处的桑园说,那些光秃秃的桑园地就是不准备再种桑的。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200亩的桑园里,已有不少桑树枯死,有的改种了油菜。
公路旁小卖部的宋大爷说,这一带的村民都以养蚕为生,平时吃的大米、面粉都是买来的,因为种桑树赚不到钱,不少村民开始改种其他农作物了。
[行业求救]
“求援书”传至商务部
“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谈及眼下的行情,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正在热切盼望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改变目前丝绸市场的颓势。
事实上,企业家们的“求援书”已经上传至商务部。“上书求援是大家的一致想法”,一位参与起草“求援书”的企业负责人说,11月初,他们已传至商务部。
“部分地方鲜茧收购价已跌到每公斤10元以下,部分龙头企业与蚕农合作组织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因企业发生巨额亏损、遇到资金困难而无法执行,已在局部地区造成社会矛盾”,上述参与起草人士说,如此下去,“今冬明春可能爆发大规模毁桑潮……”。
上述人士说,蚕茧和生丝价格之所以暴跌,的确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全行业对国际丝绸市场的形势把握不准、信心不足,再加上部分投机者推波助澜,把整个行业推向了目前的危机状态。”
“全世界70%多的丝绸产品产自中国,但我们却没有丝毫的定价权,”任佳伟无奈地说,国内丝绸企业过多,疯狂扩产,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产能过剩,结果竞相杀价。金融危机爆发后,投机者趁火打劫,整个行业摇摇欲坠。
[政府行动]
商务部要求密切关注
记者从业界获悉,10月底,商务部已派员赴福州调研,主要目的就是摸清当前的茧丝绸行业情况。
11月4日,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发出 《关于请做好茧丝绸交易市场相关工作的函》,明确指出,“十一”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进一步加剧等因素影响,国内茧丝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近段时间更出现了价格急剧下滑,茧丝交易市场3A级生丝价格在20个交易日中大跌近20%,跌破14万元/吨,引发了行业生产的剧烈波动。
该函要求,“……密切关注茧丝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正确引导和规范交易行为,采取必要的措施,严防人为压低交易价格和过度炒作给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上述通知发出后,市场行情趋于稳定”,上述参与起草的人士说,他们希望国家茧丝办明确宣示会适时启动国家生丝储备,同时在嘉兴、广西等蚕丝交易市场启动下限做空机制,B丝在15万~16万元以下不能抛空……这样,利用国家行政资源即可保护中国丝绸挺过目前的难关。
截至记者发稿时,丝绸企业家们仍在等待救市细则。
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生丝出口量为763吨,环比下降21。34%,同比下降20。02%。
分析
出口退税率提高难解生丝下跌之困
10月17日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外贸政策的调整迅速得以执行落实,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1月1日起提高到14%。然而,这提高的1%作为救命稻草,对于正在快速下跌的生丝价格来说,显得有些单薄。
十几年来,我国生丝交易价格与出口退税政策的高低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的3年内,丝价都在20万元以下运行;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市场丝绸需求疲软,生丝价格又陷入了一个2~3年的低谷小周期;2005~2006年,在炒作因素的参与下,生丝价格经历了过山车的惊险历程。
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生丝,为什么每一次的调整出口退税率,似乎都不能直接产生效应,或是效果很小?原因还是在于生丝是丝绸的中间产品,处于增值链条的中间,出口的议价、定价能力都相当弱,每一次的退税提高所产生的实际利益多被外商拿走,尤其是我国所面对的第一大进口国印度,其本币卢比贬值使其进口商压价愿望更为迫切,在这样的供求关系、汇率变化情况下,此次仅1%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对缓解丝绸企业亏损所起的作用并不太大,一根稻草所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整个生丝经营流通环境回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