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纺织业连环担保危机 绍兴政府强势护盘
生意社11月14日讯 在10月20日绍兴县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绍兴市副市长陈月亮面对杭州地区18家银行和宁波市五家银行的代表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快速重组,要有时间表重组中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责任,市委市政府承担。”
显然是为了让银行坚定对政府护盘的信心,他引用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的话说,“哪怕是国有资产进去也没问题。”
2008年8月以来,曾经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八的绍兴县风波陡起,四家企业——金雄轻纺集团、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继停产,引发了当地纺织业和银行业的恐慌。
其中,对外界震动最大的,是华联三鑫和江龙控股两家企业。绍兴县政府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决定要“保”住上述四家企业。8月以来,县委县政府与各家银行走访周边省市两级各家银行,帮助企业协调应急资金。
10月9日,由浙江省政府两位副秘书长主持,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省级银行协调会,重点讨论华联三鑫重组。10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又召开银行行长会议,对银行作出“三不”请求——不随意撤贷、不附加担保抵押条件、不增加企业贷款负担。
政府的强势介入暂时稳住了地方的恐慌情况。但是,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疑虑并未完全散去,其想法与步调亦与政府不完全一致。绍兴的这场连环危机是否完全消弭,仍待观察。
大而无当的绍兴“双雄”
事实上,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企业内部人士,现在对于倒掉的华联三鑫和江龙控股已有定论:这是两家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的企业。绍兴市银监分局局长骆有才曾将江龙控股、华联三鑫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四条:“一、管理不善,已经形成了较大数额的亏损二、企业法人或高管综合素质存在明显不足三、民间融资比较明显四、超速发展,财务负担加长加大,明显存在短贷长用。”
不过,在问题爆发之前,这两家企业却同为当地“明星企业”,是当地政界和金融界的宠儿。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至惊人的规模,成为当地乃至全国之最。
始创于2003年3月的华联三鑫是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商,也是绍兴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与精对苯二甲酸相关的纺织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
成立后四个月,华联三鑫动工兴建总投资24亿元、年产量60万吨的首个PTA项目。这是浙江省首个PTA项目,也是当时绍兴县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被认为可拉长产业链,促进绍兴纺织业产业升级,受到省市领导重视。
不过,进军PTA的时机很快被证明不合时宜。全球PTA产能从2006年就开始过剩,加之国内销售环境不畅,PTA生产原料PX的价格涨幅大大高于PTA,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占。华联三鑫投产至今,除在2005年投产当年曾短暂地创造辉煌,之后一直深陷窘境。
即便如此,公司仍在2006年和2007年四处举债,大规模扩张。与此同时,公司还涉足期货市场,从今年七八月份,偏离套期保值的轨道,企图投机获利。伴随着其PTA产能的迅速扩大,距离企业崩盘也越来越近。
2007年1月,华联三鑫年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9.64亿元,净亏损9.60亿元。此后,企业流动资金一再告急。今年9月29日,华联三鑫突然资金链断裂,宣布停产。当地一家商业银行高层告诉《财经》记者,一家商业银行突然回抽8000万元贷款,是压垮其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假如是好企业,银行一两笔贷款不能续贷,不至于到倒闭境地。”
华联三鑫一位内部人士则坦言,公司常年经营不善,是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据当地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华联三鑫上报给政府的数据中,自身和其两家当地股东加佰利、展望集团信用风险敞口共计105亿元其中加佰利和展望集团约有30多亿元,涉及债权银行18家。因华联三鑫是地方重点支持企业,其贷款多为省分行直放,少有县市级银行涉及。贷款额度最大的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仅工行贷款就超过20亿元。
绍兴滨海开发区另一家企业江龙控股,则占尽科技、风投和“中国概念”之风光,投产两年即在新加坡上市。甚至在董事长陶寿龙逃跑之前,还对外宣称一家子公司将于今年10月赴美上市。
江龙控股董事长陶寿龙,江苏泰兴人。在江苏生意失败后,2003年,陶寿龙夫妇筹建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短短两年间,公司销售额突破6亿元人民币,并在“中国概念”的热潮下,于2006年9月赴新加坡主板上市,改名为“中国印染”。
陶寿龙由此展开大规模扩张,建立“江龙控股王国”,旗下有八家企业,涉及纺织、印染、科技、贸易等不同领域。对外称其总资产达22亿元,员工4000多人。
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公司内部已千疮百孔。一位及时“逃离”了江龙印染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去年年底公司资金链就开始紧张,拖欠工人和高管的工资,今年上半年拖得更严重。江龙上了市,又没有强有力的管理人员,当时我想可能拖不过两年。”一位遭到江龙拖欠货款的供货商表示:“我们供应商坐在一起探讨,认为他死就死在民间借款上。”该供货商说,“民间借款月息七分八分,甚至有一毛的,做生意的怎么能超过两分以上呢?”
10月初,陶寿龙的“王国”轰然倒塌,本人也携妻踏上了逃亡之路。300余家供货商自发成立债权委员会,委托11位代表与政府商谈,试图追回高达1.5亿元的货款。部分供货商愤怒地驱车围堵公司,直至10月20日陶寿龙被捕后才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