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
还是要扣紧制造业做文章,制造业的文章做不好,东莞就会跌到第三世界中去,未来五年东莞继续做好了制造业文章,金融危机可以安全渡过,产业结构调整也差不多完成了一半。当下之计,东莞的出招要死死扣紧一个字——“快”,祭起快字诀,快刀斩乱麻,抢在阴晴莫测的年底和明年上半年之前,提前作一些防范措施,阻止企业经营状态进一步恶化:
一、紧急压缩财政支出费用,腾出财力。东莞市级、镇级、村级财政,加起来总共600亿左右,应该来说还是相对充裕的,但今年年底和明年要办的事情很多,所以必须未雨绸缪,要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来支持。远的不说,樟木头为合俊垫付工资2400万,把樟木头镇政府刮个一空,镇政府因垫付资金而破产这种情况,东莞不得不防。另外,企业帮扶的资金、村居委会的帮扶资金,消耗可能越来越大,企业搬迁之后村委会原来代理政府行政的那笔费用,最终还得政府背起来,500多个村的公共开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压缩财政支出费用,一方面是为过冬储备脂肪,腾出资源,减免税负;另一方面则是塑造一种同舟共济的形象,增强各界的信心。说实话,东莞财政费用的浪费确实是比较惊人的,光接待费这笔费用,就不知道可以支持多少家象裕元这样的大企业过冬,要压减财政支出费用,就必须与庞大的公务员利益集团博奕,这要拿出一些决心,企业、村委会都在忍一时之痛,公务员为什么不能忍一时之痛?
二、紧急再减免各类税负。国家正在酝酿新的增值税方案,东莞也要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赶紧实现普惠性的税负,与其通过税收先把钱收上来再发,还不如直接减免,省得中间的税费还要经过一轮消耗。比如说零星税源,一个镇一年也就收个200-300万,但养人就要40-50个,实际上收上来也就养人去了。
虽然说东莞己减免了3亿多税负,但分摊在企业身上的税费还是太多。东莞只有几里堤围,企业竟还要交堤围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根据企业员工数量100:1.5要求上缴的,企业每雇佣一名东莞户籍的残疾人就业可减少相应的缴费金额,企业其实非常乐意雇佣残疾人工作,问题是:东莞170多万户籍人口中的残疾人根本不够雇佣,政府收到的保证金估计与东莞实际享受保障金的残疾人早就不成比例了。这些税费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政府在过冬之际,不大刀阔斧减免,还要等到几时?
三、用好本地商业银行、农信社、信托机构这些“第二财政”,建立重点企业、优势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提供最直接、最快捷的融资信贷支持。在当前的金融局面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惜贷,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房地产这一块的债务情况还不明朗,银行系统还要充分预防中国版的次贷危机,想其下大力气用大笔资金扶助中小企业,恐怕太不现实。
现在一切要求就是尽可能快,本地政府能够支配和控制的商业银行、农信社、信托机构,此时应该要成为扶助企业的主力金融机构,政府确定扶助企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开,通过财政注资成为专项基金,由这些第二财政放贷收款。
要提醒的,我所指的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并非只指大规模企业,而是指在技术、市场上有优势的企业,重点培养的种子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对于经济整体运行相当重要,大企业提供了税收,小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如果这些小企业联合向大企业逼款,大企业一样扛不住。所以政府的救助政策不能贪大,而要求好,一定要惠及中小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二线中小企业,不能保大不保小。
四、快速解决中小企业的实际性问题,稳定中小企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说过,“小的是美好的”,小企业的价值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东莞这样的二线城市。中小企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行政服务效率不高、流动资金不足、装备资金不足、技术实力不足、人力稳定性不够等问题,政府除了在流动资金问题上应有所作为外,还应该着力于企业的装备、技术、人力问题。
行政效率的问题,确实是困扰东莞企业的一个不小的麻烦事。市场特别讲机会成本,抓住机会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丧失机会损失可能不可估量。政府机构大大小小的前置审批,实在让人烦死。最近我们公司办一家互联网企业办理经营执照,前置审批四项,一项套一项,整个流程走下来,差不多要六个月,这六个月足以把一家新生的互联网企业拖得半死不活。
另外,政府可以考虑支持社会企业成立通用装备银行,通过租赁装备、以租代售等形式,支持企业快速进行装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的支持。可以考虑一次性买断通用的专利技术,授权有需求的中小企业使用,提高其技术水平;可以分配一定的入户名额和指标给予较好的中小企业,扩大管理团队、关键技术岗位技工落户,帮助企业稳定核心骨干团队。
五、着眼于产业集群中的系统性问题,从快入手,完善集群结构,提高集群的健康度。有时候,处理问题并不需要太复杂,升级也并不一定样样都要高科技。对于现代产业来讲,分工细密更讲究配套完整,一个链条上的功能丧失,可能对整个企业集团都产生很大的不方便,因此有时候完善集群的配套,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朗的标检公司落户以后,帮助企业搞检测,不仅自己业务量每年200%以上的增长,也帮助了周边企业完善了配套,这就是“结构性”的价值。
东莞的产业集群相对而言发展比较成熟,但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虎门的服装业有三、四千家服装企业,然而很多企业购买布料,仍然跑到广州中大来购买,这说明虎门的服装布料辅料环节就存在问题,如果在本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再如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五千多家企业,但没有一个国际性原辅料交易中心,企业在进行国际性 交易和结算时相当不方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安全性,如果建成这样的交易中心就能大大缓解这一问题。
六、加强企业间的集体行动水平,实现抱团取暖。东莞除了少数几个商人集团之外,企业家之间的集体行动水平很低,许多企业就象一个个孤立的原子,看似在集群之中,其实游离集群之外。东莞的企业协会,名义上不少,但实际上,一年除了开一次会,很多企业协会处于瘫痪状态,或者变成一个政府的行政部门,而不是真正为企业服务。
这一点要好好象台商学习,他们的集体行动水平是最高的,东莞6000多家台企,过半参加了台商协会。台干们经常聚在一起打打高尔夫并不是纯粹消遣,而是借切磋球技交流商机,大家相互了解,更有利于降低生意场上的交易成本。他们有独立、团结的第三方行业协会,这提高了他们集体行动的水平,提升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度和叫价能力。寒冬之下,特别需要企业之间相互抱团,互惠协作,全靠政府拉郎配,做不来也做不好,企业自己之间的协作,更有智慧,也更加灵敏。
谈完之些,我还是要再泼一盘冷水,这轮经济危机中会有很多企业倒闭,类似于合俊这种欠薪跑路的情况,可能还会一再出现。在这种危机之中,工人是最无辜也最倒霉的,樟木头救得了合俊的工人,但救得了雷豹的打工仔吗?道滘的泰豪呢?厚街的欧风、清轩呢?清溪、黄江……怎么办?这一轮的洗牌,不能再走三十年的老路,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农民工的尊重,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一个基本的理念,经济危机的风险,不能完全转嫁到农民工身上。东莞在救企业、救农村、救农民的同时,必须要救工人。香港政府面临经济危局时,有一个破产欠薪保障基金专门用来解决企业倒闭后的问题处理,保障工人的权益,试问东莞能否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