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双向转移”大势所趋
目前,一些新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面临资金、招商和运营的压力,一些传统、品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将迎来新的转型、提升和创新的机遇。面对着中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巨大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我们提出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1、市场需求是跨地区双向转移的前提。
所谓“跨地区双向转移”就是将东南沿海的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的东北和中西部转移,继而带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转移;同时将东南沿海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向中国的东北和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
按照市场规律的发展要求,产业和市场的单向转移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产业转移方面:一是集团性的开发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比如,河南的中国元通纺织城、辽宁康平的沈阳纺织服装产业园、武汉的汉正服装工业园等;二是企业性的开发建设工业基地,比如,福建的七匹狼服装公司在沈阳建设的工业物流中心等。
在市场转移方面:一是品牌、服务和商户的转移:比如,浙江义乌市场的管理、服务、品牌和商户向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全国标有义乌的市场已经近20个;另外,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等,也都在向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实现品牌、服务和商户的转移;二是市场建设的转移:比如广东华南城集团在广东建设华南城工业原材料专业市场之后,又大举在辽宁的铁岭投资建设超百万米的东北物流城。在北京、在天津、在安徽等地区,这类的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市场转移的领跑者。
但我们应该考虑到,纺织服装属于集群式发展产业,需要产业与市场的互动,否则就会陷入有了产业没有销售、没有市场平台了;有了市场难以招商、难以有产业支撑的恶性循环。如果实现“从产业集群到产业联盟、从市场联盟到市场配置”,以此来实现南北市场的对接、南北产业的对接,而不是单纯的东南沿海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产业的自我循环式对接,将会带来全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究竟是由于这些产业的转移,开始带动了市场的转移,还是由于这些市场的调整带动了产业的转移,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内需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扩大内需市场将成为纺织服装全行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跨区域的双向转移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承担着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未来的重任。
2、建立产业与市场的跨地区双向转移体系
(1)建立扩大内需市场的结构调整机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成本结构调整的标准和体系。
(2)完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业态调整。突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综合功能,通过完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市场综合体”的商务功能。再比如,当前流行的“外贸内销中心”、“尾货市场”、“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等新的市场业态,都将成为专业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3)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终端下移。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大型区域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对纺织服装的省级代理服务。传统的做法是,这些代理商基本都入驻在大型专业市场内等待县镇的经销商来采购代理。现在看来,集中大型专业市场的总代理将批发终端下移,集中在县级商业中心开办“三线”批零结合终端,已经成为延伸市场终端、增强代理加盟的新方式。郑州银基商城等市场在河南全省各县开展的巡回展销活动就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终端下移开辟了新的思路。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的商户建立新的终端,促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内的商铺、商户、商品的终端下移,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服务的新趋势。
(4)跨地区双向转移的有效运营机制。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可以在降低成本、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平衡。因此,我们可以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已经开展的“3+1俱乐部”对接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开展跨地区的市场和产业对接活动。
(5)协助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共同联合品牌商和经销商,实现南北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和联合,推动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要通过举办大型产销对接会的形式,把“对接会”作为纺织服装各类博览会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外向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出口外销型企业应进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平台建设工作,迎接纺织服装产业和市场的全面内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