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纺织服装:在“危机”中寻找“生机”
品牌的魅力
有着好听名字的河北东方丽人家用纺织品公司,位于石家庄市东开发区。11月14日,记者走进公司绗缝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在各自的生产线上,缝制出口的床上用品。机器台面、地面上,堆满了成品和半成品。
总经理岳丽说,三四天前刚走了一批货,最近一周出口已经走了7个货柜,今年的外单一直干到春节没问题。
和众多纺织企业叫苦连天相反,东方丽人的国外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今年床品出口订单呈现翻番。和别的纺织企业发愁没有订单不同,东方丽人愁的是企业规模太小,生产能力不足。
同样的危机下,为什么会出现悲喜两重天?
“从企业成立之初,我们的定位就很明确,一是走品牌之路,二是做出口。”岳丽回答得很简单,但耐人深思。
“东方”是民族的,“丽人”是时尚的,岳丽说这个品牌的内涵就是民族与时尚的结合。2001年9月,在当时的全国针棉织品博览会上,东方丽人的产品引起了轰动,客户接踵而至。同年上海APEC峰会,上海虹桥友谊商店当时要选一批民族品牌,就选中了东方丽人的产品,在友谊商店里做促销。峰会期间,东方丽人在上海卖“火”了。现在,国内做家纺的提起东方丽人,几乎无人不知。
“品牌成就了我们,企业发展十分迅猛。”岳丽说,最能体现企业成长的是,公司成立10年搬了4次家,厂房面积也由最初的700平方米翻着“跟头”增到了6400多平方米。
主打床上用品的东方丽人,有自己的设计,而且自己的花型有专利,附加值很高,据说利润率能达到20%-30%。
“像加工内贸床品的这种绣花机,如果我有资金再进20台,立马就能转化成效益,可是现在没有资金就办不了事。”采访中,岳丽一直诉说着企业“成长的烦恼”,如有了资金,公司可以做做品牌推广,打打广告,多开几家专卖店,搞全国连锁加盟等等。
[调查手记]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省纺织品服装仍以初级加工和贴牌加工出口为主,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很低,10个中国名牌与纺织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国际知名品牌更是隔山望月。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省纺织行业只有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最终打造自主品牌,变单一价格优势为多元优势,这样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走出“寒冬”,沐浴在纺织业“春天”的阳光里。
今年以来,受国内国际大环境影响,宁纺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企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开拓内销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力推节能降耗、开展多元化经营等多种应对措施,在危机中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