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呼吁国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从盈利程度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者接近六成(57.5%),比认为“正常”(37.6%)和“好于正常”(4.9%)之和高15个百分点,比2007年认为“低于正常”的多18.9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盈利状况好于东部地区,大型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盈利状况明显好于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相对较好。
当问及“对2008年下半年盈利状况的预计”时,调查显示,预期2008年下半年企业盈利的企业经营者占63.9%,比上半年仅高1个百分点;预期亏损的占16.2%,比上半年下降4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预计2008年下半年企业盈利状况不会明显好转。
关于“影响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最大的两项因素是“人民币升值”(83.8%)和“要素成本上升”(79.6%),其他依次为“出口退税率下调”(43.2%)、“外需放缓”(30.4%)、“有关国家出口竞争力提升”(9.2%),“加工贸易限制政策”(6.3%)和“贸易摩擦升级”(3.9%)。
调查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已非常明显。针对“若未来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对企业出口会产生多大的不利影响”,调查显示,认为“影响很大”的占22.4%,认为“影响较大”的占39.6%,两者合计比重达到62%,比2007年提高10个百分点;认为“略有影响”的占33.6%,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4.4%。
3.成本上升、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创新不足影响企业发展
关于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显示,排在前两位的是“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77.8%)和“人工成本上升”(72.2%),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资金紧张”(57.2%)、“缺乏人才“(41.8%)和“缺乏创新能力”(29.4%)。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显示,认为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91.1%,比认为“下降”的多88.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7年高3.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调查显示,认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97.2%,比2007年高3.1个百分点。
物料成本的上升与全球性的大宗产品价格上升关系密切。仅就2008年上调成品油、电价来看,认为企业经营成本因此增加的企业占98.8%,其中认为成本增加“10%以内”的占56.3%,认为成本增加“10~20%”的占30%,认为成本增加20%以上的占12.5%。
人工成本的上升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关系较大。调查显示,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96.2%,其中认为人工成本增长在“10%以内”的占32.6%,认为增长“10~20%”的占40.8%,认为增长20%以上的占22.8%。
关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均薪酬水平提高”的企业经营者占66.2%,认为是“人均社保支出增加”的占29%。
关于企业资金情况,调查显示,认为资金“紧张”的企业占56.5%,比2007年高12.5个百分点,比认为“正常”(39.4%)或“宽裕”(4.1%)的多13个百分点。这与近年来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资金紧张也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高于正常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认为目前企业应收账款“高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22.5%,比2007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
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盈利减少的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呈下降趋势。关于“企业2008年的研发投入情况”,调查显示,研发投入“增加”的企业占47.2%,比“减少”的多35.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和2007年低10个百分点以上。
研发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新产品销售比重的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企业占45.4%,比“减少”的多33.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和2007年分别低10.2个和11.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有一定困难,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企业经营预期谨慎
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企业经营前景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29.2%,认为“不变”的占55.9%,认为会“恶化”的占14.9%,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4.3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7年低16.8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
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东部地区企业担忧程度更大,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11.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中、西部地区低6个百分点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对前景更为担忧,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9个百分点,比其他类型企业低8个百分点以上。
不同行业的前景预期差异较大。预期相对比较乐观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牧渔业、医药等,其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其次是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通信设备等行业,其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预期相对较差的行业有:化纤、钢铁、纺织和服装业等,其预期“恶化”的比重超过预期“好转”的比重。
2.企业订货下滑,房地产、纺织、钢铁及有色冶金等行业困难较大
企业订货情况的下滑是企业预期不太乐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0月,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经营者占55.3%,认为“高于正常”的占8.4%,认为“低于正常”的占36.3%,后者比2007年高1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差。
关于企业下期订货情况,调查显示,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和认为会“减少”的比重均为30%左右,而2007年则是预期“增加”的比预期“减少”的多32.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纺织、服装、钢铁和有色冶金等行业订货下滑幅度比较明显,认为未来订货“减少”的比认为“增加”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等行业订货情况令人鼓舞,认为未来订货“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其次是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等行业,认为未来订货“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10个百分点以上。
3.未来投资计划趋于紧缩
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调查显示,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47.1%,表示“减少”的占19.8%,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27.3个百分点,比2007年减少29.8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仅多21.9个百分点,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调查表明,投资向中、西部转移的特征十分明显。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显示,56.6%的大型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41个百分点,比中、小型企业高13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调查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34.3个百分点,比民营企业多7.9个百分点,比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多16.9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计划投资增加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仪器仪表等行业,这些行业计划投资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要高于2007年的水平;而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钢铁等行业投资一向非常弱,其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服装业投资计划呈现净减少现象(即计划增加的比减少的少)。
关于“如果目前条件成熟,您最希望投资哪个行业”,调查显示,73.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继续投资本行业,26.6%选择转投其他行业。选择继续投资本行业超过八成的有化工、有色冶金、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希望转投其他行业比重相对较高的是纺织、服装、化纤等行业,比重在40%以上,其中纺织业希望转型的比重超过一半(51.3%)。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显示,有85.7%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东部地区,其中37.4%选择了“长三角”地区,23.1%选择了“京津-环渤海”地区,13.7%选择了“珠三角”地区,选择其他东部地区的为11.5%;此外,有25.9%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中部地区,35.2%选择了西部地区,11.7%选择了东北地区,3.8%选择了港澳台地区,12.2%选择了海外地区。与2007年相比,2008年企业投资意向的特点是,“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吸引力持续趋弱,而“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则继续成为资金青睐的地区,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也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