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业公司深耕产业链求突破
开药诊疗
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使得2005年以来,新疆的植棉面积开始了又一轮的扩张,2005年以前,新疆长年植棉面积是1500万亩。但经过2006和2007年的增长,种植面积达到2670万亩,增加了900万亩,棉花产量增长了近100万吨,达到290万吨,2008年种植面积虽有回落,棉花产量依然维持在270万吨以上。
面对当前棉花产业的萧瑟,自治区开出的药方是在五年内,将全区植棉面积压缩到2000万亩以下的目标,把地让给小麦和其他经济类作物,防止棉花过快增长,截至去年底,新疆每年消耗的皮棉在40万吨,其余80%以上的产量需要借助国内市场来消化。
但远水难解近渴,上述的压缩疗法,还需要中储公司的托市护航,今年,中储公司将在新疆的皮棉收购计划更放大到48万吨,占到新疆今年棉花产量的17%。
作为国家棉花工程技术中心的研究员,王新江也一直在探索延长棉花产业链条的模式,希望能找到医治新疆棉花产业“硬伤”的一味方剂。在王新江研究员的心目中,理想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是以资本为龙头,形成“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实现对终端市场的占有。最终让其中的龙头企业来“熨平”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利润水平,协调各方利益,保证棉花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以工哺农、以农促工。
2003年,王新江所在的中心还与新疆科纺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新疆国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希望在实践中对该模式加以验证,改变新疆棉花产业初级产品过剩、小农户难以进入大生产的局面,但在该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大股东经受不住石化工业高利润率的诱惑,撤资而去,一次新疆棉业的求变之旅,也就此夭折。
深耕产业链
收下了常小莉家籽棉的新赛股份,今年还以12600元/吨的价格竞缴了5000吨的国储棉,价格高于市场价。2006年以来,新赛股份通过新赛棉业在在天山北坡核心经济带的收购兼并,不仅将8家轧花厂收入旗下,而且使其进入棉花竞拍市场的渠道达到8个,为新疆同类棉花产业之最。
以棉花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新赛股份,已逐步形成以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产业链,在自身基地的培育上, 新赛股份通过分公司在种植、机械作业、技术措施、棉花收购、产品加工等五方面的统一,改变了过去棉花主栽品种不突出、生态布局不合理、生产资源消耗量大等问题。逐步形成了包括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为农户提供信用支撑为主要内容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新赛股份还以轧花厂为依托,实现了和普通种植户的对接,并将轧花厂变成农民的生产资料的供应中心和信贷支持中心。
终端市场的品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实现王新江研究员那种理想化的模式,不管是北疆的新赛股份,还是南疆的新农开发(600359),短期内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围绕棉花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方面,双方似乎有种默契。
基于近年棉纺产业向资源产地转移、向高端产品发展的趋势,新赛股份2007年还建成了一条5万锭紧密纺精梳生产线,每年可消耗8000吨左右的皮棉。面对国内棉纺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的状况,公司董事长武宪章坦言,公司在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考虑在合适的机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从表象上看,棉价下跌的源头在于大型纺织集团下调棉花收购价格,但如今国内纺织企业也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举步维艰。此时,在棉花综合利用领域走在前面的公司便显示出了坚强的抗风险能力,以棉籽油为切入点,新赛股份先后整合、收购、设立了博乐油脂、乌鲁木齐油脂等企业,成为新疆油脂产业的龙头企业。
来自山东潍坊的庄先生,担任新农棉浆粕公司的财务总监,现在已经习惯了阿拉尔的生活。一年前,他和一百多名山东海龙的职工,参与了新农棉浆及新疆海化化纤公司的筹建及管理,这两个由新龙开发与山东海化合资、在加工链条上属于上下游的企业,把当地的短棉绒先加工成棉浆粕,再进一步深加工成粘胶纤维,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通过山东的优势企业,实现了和市场的对接。
天山南北,新赛股份和新农开发的棉花种植基地各据一方,种植基地合起来有40万亩,因集约度高,相信其示范效应该对新疆棉花产业的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