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临 如何解读服装消费?
从现在购买商品的趋势来看,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最先受到打击的应该是时尚类的东西,物美价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完美的状态,并且要有长期的使用价值。而服装服饰正是这样一种跟时尚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商品,消费者在进行选购的时候,也会进行理性思考:这件衣服是不是我目前必需的?我手里是不是有足够可供多余支配的钱?……
同时,纺织服装的分类越来越广泛,从丰富自己衣着和提高生活品质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可以多消费一些新的品类,比如家居服、户外服装等。
在消费的时候,彭会长也告诫消费者,也不要盲目追求折扣,有的品牌确实是正品促销,但有的品牌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消费者应该练就一双慧眼,这样才能选到价廉物美的东西。”靠服务树立消费信心
经济危机下的消费主要是一种信心型的消费。不可否认,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林毅夫曾经说过,中国靠刺激国内经济、增加国内需求,仍可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这无疑给我们增添了发展的信心。目前,价格促销虽然对于消费来讲是一种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服装服饰的消费,要树立消费者信心,无论是商家还是厂家,其一要提高自己的信誉;其二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品质;其三要在对消费者的服务上下功夫,多给予消费者一些市场服务,比如服装服饰的搭配、其商品品质的介绍、洗涤等方面,让他们能更加明明白白的消费。服务非常重要。”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彭会长一再强调产品服务的重要性。
燕莎友谊商城的总经济师和阳也告诉记者,燕莎在提高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不仅竭力营造宽松和温馨的购物氛围,而且通过招标来选择新的装饰代理商。11月15日,燕莎正式上线运营的CRM系统重新更新了顾客关系管理,通过对顾客购买信息的分析,更有效地分析顾客的购买需求和倾向,与品牌商共享信息,使品牌商货源的配置能更符合燕莎的顾客需求。
另外,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现阶段刺激消费的前提是必须让老百姓能放心消费。对于商家来说,必须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来考虑,也就是“换位思考”。首先必须明确卖给顾客什么商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服务上,以前强调是要有“保证”,现在要强调有“绝对的保证”。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现在顾客的需求已经变成了“质量+价格+服务”,单纯的价格便宜已经不是消费者所想要的。
与信心同在
对于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2008年本身已经是艰难的一年。年初的雪灾加上5•12汶川大地震,使得服装销售市场“火候”明显不足。如今,从美国蔓延而至、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更让服装销售市场暗流涌动。如何才能让商品赶紧卖出去,让资金更快回笼,有更为充裕的现金流,恐怕是当下商家和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人欣喜的是,最近国家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这让处于“寒冬”的纺织服装业也看到了曙光。这十项措施涉及民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表面看来,这些利好措施虽不能很快为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直接好处。但从长远来看,诸如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却极有可能对纺织服装的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现有的服装产业分布格局。同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亦会给刺激老百姓对服装服饰的消费带来直接、积极的影响。很简单,老百姓的“钱袋子”丰裕了,自然会在提高生活品位上下工夫。而服装行业又是与时尚、潮流贴合得如此紧密的行业。
另外,中国现在还有9亿左右的农民,他们是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主体。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市场的开发还不是很充分,农村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挖掘。因此,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拓,将使这块“真空”市场变得极具潜力。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在我国,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得到落实,使城乡尤其是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民口袋里的钱多了,对服装的消费会随之增加。”
如此看来,对于当前经济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在服装类的消费上实在没有必要失掉信心。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支持,还是市场本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都预示了服装市场消费的前景并不悲观。
危机,有“危”就有“机”。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韩国和日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商家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在危机当中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从而使商家抗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从这个方面来讲,危机也不算一件坏事。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一书里的一段话。很多人习惯于用这样沉重的语句来描述当下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所处的境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还远远没有陷入如此糟糕的环境。因为,我们一直与信心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