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外贸订单成“鸡肋” 两年前已现征兆
生意社12月10日讯 困境或许可以使整个行业因祸得福,逼迫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促使行业整合,只有这样中国的纺织企业才可以自救,这是唯一的出路。
2008年10月31日,可能是福建佳达棉纺织厂有限公司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自从9年前改制以来,佳达一直定位为一个出口公司。但没有想到的是:内销成为佳达的救命稻草––截至当日,内销业务已经达到公司销售量六成以上,并正式取代出口业务,成为公司的利润支柱。
佳达公司副总经理陈春介绍:“现在,佳达的出口已经少于在国内销售的比例,这是企业改制以来的第一次。近期的转型––开拓内需市场,保证了佳达不至于出现大幅亏损。到年底,出口、内需地位的转变虽不会让佳达的全年利润超过往年的2000多万美元,但至少应可接近这一数字的八成左右。”
从陈春的话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随同中国制造经历了上半年的汇率调整、劳动力以及原材料上涨之后,中国纺织业往昔的竞争力已经消失殆尽。下半年,中国纺织的出口地––欧美等国需求疲软,出口困难演变出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生死考验。
“零利润”困境
外贸订单大幅减少的迹象在两年前就已经显现。
即便是不及往年的成绩,佳达公司依然是幸运的。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是所有的纺织企业都能像佳达一样幸运。
“今年三季度,行业内很多好企业依然亏损,包括行业内知名的华茂纺织的主营业务也是亏损的。往年主营业务利润保持在0.8–1亿的华茂纺织,今年从二季度至今已经亏损了1600多万。这是过去没有过的。”说起行业困境,陈春显然忧心忡忡。
其实,外贸订单减少的迹象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显现。
2006和2007年,有关部门两次下调出口退税,其目的不仅是要抑制贸易顺差,政府还希望由此改变企业增长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原先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中国纺织企业,两次下调出口退税其实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从那时起,佳达就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结构,由中低档的纺织品向高附加值的高端纺织品转变”,如今,陈春为当时的改变庆幸不已。
可惜的是,佳达只是当年产品结构转型企业中不多的几个。由于当时中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有10%左右的利润率,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及时做出产业升级的动作,而是以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继续在中低档产品领域竞争。
不久,中国纺织企业便感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更强大压力。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汇率变化致使原材料价格飙升,企业利润却没有相应增加。当时,曾有业内人士估算:人民币汇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纺织业在对外贸易中就要少赚7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