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三十而立”
当软功夫取代硬道理:专业市场“版本”升级有了新目标
2000年之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着更强的国际化、体系化、智能化、功能化的发展需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大型专业市场纷纷通过二次创业,适应新需求,谋求新发展。而实现二次创业的第一步,似乎总与升级脱不了干系。
“现代化、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建筑;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标准投建……”以上这些词,在近两年专业市场宣传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软硬件升级,已经是现代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竞争的基本条件。新市场以此为修建标准,老市场也毫不吝啬的投入巨资,翻新改造,都试图为经营商户与往来客商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交易环境,为市场增加竞争筹码。
在上海七浦路,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联富商业广场时尚的建筑设计、华美的内部装饰、现代化一流的设施所打动。面对很多人提出的疑问——作为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有必要花重金投在建筑物业装饰上吗?联富领导的回答是:“完全必要!非常值得!因为我们对现代主题专业市场有独自的解悟。”当专业市场走向成熟的时候,像联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同一个商圈内,各个专业市场比邻而建,地标性建筑,已经成为最直观的第一特色和吸引客流的首要看点。同时,在环保、绿色等现代主题的需求下,专业市场在规划中,同样不惜力气,在环境规划、景观设计、环保节能等方面深入研究,试图营造一个现代化专业市场新形象。
在国内国际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品专业市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投资30亿元进行着升级改造工程。其中,斥资12亿元打造的联合市场是一个极具现代风格的新生代市场,其设计充分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按照现代商贸需求的模式进行建造。
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2008年时,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对于市场中的主题公园、巨大采光天穹、街道式的店铺布局、专业的T台展示间、多功能厅等空间设计早就熟视无睹,而曾经简陋的“大棚”,与代表上世纪建筑特色人潮涌动的“大楼”早就成为尘封的记忆。
虽然专业市场硬件的提升已经是近两年的主旋律。但改善和提高交通、仓储、运输、安全等硬件设施依然是伴随专业市场未来的主要工作。
在2004年左右,商业地产的介入使纺织服装市场规模之战越演越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说硬件的较量考验的是资金实力,那么软件的较量则决定了一个市场到底能走多远。硬件是一目了然的竞争资本,但软件则是无形的武器,同时也是专业市场质变的主要标志。注重修炼软功夫,是现代专业市场管理者必备的新功课。
提到“软”实力,最直观的印象是新型专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新型专业市场作为服务提供商,解决信息交流是一个关键点。虽然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市场调查,目前只有8%的市场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伴随着新型专业市场“软件”升级的进程,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