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是对“黎锦”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图)
黎锦面临的困惑
在谈到黎锦未来的时候,郭凯并不掩饰自己的迷茫,她坦承,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是创业的艰辛,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把黎锦带向何方,只是凭着毅力不停地往前走。
“黎锦就像其他一些非遗手工艺品一样,有些技艺面临着失传,很多图案已经无法破译了。因为知道黎锦的人太少了。”郭凯说,12月24日她在潘家园举办“大美无言话黎锦” 文化讲座的时候,有八九十人,她现场问,“在参观之前,有谁知道黎锦”?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说实在的,我的心情很沉重,看来我的传播之责任重道远!”不过,郭凯并不吃惊,当初她做黎锦时,在海口调查,结果95%的人不知道黎锦。
随着老艺人的离去,黎锦的很多图案无法破译,很多技艺无法传承,就如,“润方言”女子服饰,属于黎锦中最具代表性的“本地黎”,是黎锦最高水平工艺的体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上衣展开时,是一个大力神的形状,与上衣正面所绣“大力神”的图案一致。这件服饰是两三年前她从德国私人藏家手中以数万元购得的。郭凯忧心地表示,由于黎族没有民族文字,织锦技法基本是靠口口相传,所以一些传统织法随着“润方言”传承人符明兰老人的离世已基本失传,用现代技术已无法复原。
郭凯还谈到版权保护问题,在版权方面,黎锦像只“羔羊”,因为黎锦独特的设计图案,人们有意无意中就侵权使用,为此,她设计出一个图案,就去申请保护,至今产品有300多种,而申请保护的设计图案有400多种。
呼吁有识之士共同开发保护
“打造品牌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必要的财政扶持,政策扶持和人才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郭凯强调,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合力,要官产研学群相结合。官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在政策上的扶持;产,就是需要企业的介入。只有企业介入才会形成一定的市场。学,就是在文化的挖掘上和教学的培育上,需要补充这方面的人才;研,就是需要专家学者从理论和文化上研究;群,就是我们的艺人们、技师或者传承人,有了他们的参与,才有根基。
作为企业,要从实施品牌战略的角度来提高黎锦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对研发和生产黎锦的相关人才进行培训。因为一个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从管理、研发、设计、文字说明、产品包装、产品营销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只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品牌才具有生存的力量。
郭凯说,她最想做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黎锦文化图谱的破译。因为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在就靠实物来解读。她正在做大量的收集工作,通过全社会来征集,图案征集来之后,找一些人来解读。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征集到了几百种。“就是这几百种,我们还不能完全解读每一个图案的意思,我也挺着急的,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第二件就是规化建设一个生态博物馆。她设想,内容应该包括黎锦的所有工序,让人们走进了博物馆,就如同走进古老的黎寨,即走进了黎锦的世界,用织锦这种文化把古老的历史串起来,比如纺,是怎样纺的;织,是怎样织的;染,是怎样染的;绣,是怎样绣的。通过亲眼观看,来体验这种古老的文化。郭凯透露,目前整个策划案已经完成了,并且可行,现在正寻找合适的场地。“建成后,既是一个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产品。海南是旅游大省,生态博物馆一旦落成,将会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胜地。”郭凯充满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