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代表廉价挖掘服装色彩增加价值
出路:挖掘供应链环节的高附加值
2008年1月15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要加大供应链环节的价值创新。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转向高附加值领域,才能找到出路。
高附加值从哪里来?
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相对面料、染料开发等高投入研发工程,色彩创新和控制无疑投入更低,因此,纺织服装企业从色彩入手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一个巧妙的突破口。
色彩贯穿于纺织品从设计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趋势预测、色彩设计、面料采购、染色打样、制作成品,色彩把趋势预测和色彩管理连接起来,欧美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色彩作为一条供应链从纺织服装供应链单列出来。
但是,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并不独立开发设计色彩,他们直接从面料商提供的面料中挑选面料和色彩,这样做一是可以节约设计成本,另外,从设计师的色彩创意到色彩在成衣上准确实现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控制方法,最后出现在成衣上的色彩很可能与设计师想要的色彩不一致,所以就直接放弃色彩开发。从眼前看,这部分企业节约了色彩设计和管理成本,获得了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个性化色彩的开发,产品色彩没有特点,企业会逐渐丧失品牌个性和消费者,只能游走在产业链低附加值端,最终损失长远利益。
色彩实现的问题同样困扰着面料供应商和染整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控制,不同批次、同一色彩的面料往往存在色差,因此而导致样品退回和订单丧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优胜劣汰是市场不变的法则。目前,不少零售商(尤其是国际买家)已经根据色彩创意的时尚性、色彩实现的精确度和速度,来确定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
我国一些知名品牌也已经意识到色彩设计和开发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如李宁公司、爱慕集团、白领公司等。这些企业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每一季都会根据品牌个性和市场需求,制定本季的色彩风格,在此基础上选定面料,向面料染整企业下订单。这种自上而下的产品开发模式使纺织服装企业牢牢控制着色彩开发的主动权,将品牌个性在成衣色彩上准确展现,逐渐形成显著的品牌风格,拥有越来越多的忠诚顾客。
但色彩实现的准确度和速度仍不尽人意,越来越快的时尚潮流使色彩从创意到成衣的周期越来越短,品牌公司,比如李宁,也在不断寻求准确快速实现理想色彩的方法。
因此,搭建一条自上而下快速、准确实现色彩的纺织服装色彩供应链是企业自主创新、塑造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