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出口
2009年中国出口形势极不乐观。2008年秋季广交会在会期加长、场地与摊位增加的情况下,多数出口市场和产品成交额已经明显下降。其中,欧盟、美国、日本传统市场成交额分别比上届下降16.6%、31.5%和23.9%;机电、轻工、纺织服装、食品成交额分别比上届下降12.4%、18.2%、34.4%和46.4%。另外,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一半,11月份加工贸易进口下降了25%,通常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三个月后复出口,意味2009年2月份加工贸易出口将出现大幅下滑。
着力应对严峻出口局面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政企携手,共度时艰。
第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出口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危机条件下,我国连续几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将发生逆转,2009年的目标,一要力争保持出口的稳定,不丧失国际市场份额,二要抓住机遇,在应对危机中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第二、调整政策,措施得力。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在2008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并调整了部分钢材、粮食、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应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第三、树立信心,沉着应对。企业是应对危机的主体,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必须主动采取得力措施。一是要加强管理,挖潜力,降成本。二是大力创新,推出功能少、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三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弥补在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损失。四要开拓国内市场求生存,充分发挥出口企业产品设计新、质量好的优势,加强与国内渠道商、品牌商的合作,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开拓国内市场,形成兼顾两个市场的新格局,拓展回旋空间。
第四、化危为机,转型升级。国家政策调整要兼顾“保出口”和“促升级”的双重目标,尽量做到两个目标的统一。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出口转型升级基金,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和发展国际品牌。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加强共用技术平台、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化危为机,不失时机地开展跨国并购,收购海外创新型公司、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力引进国外高端人才。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令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增长速度降至0.5%,但我国政府沉着应对,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大大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在加入WTO后迎来了出口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这一轮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冲击将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形势远远好于直接受冲击的经济体。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完全有可能将这场近百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变成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一次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