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金融危机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生意社1月6日讯 2008年我国棉花生产经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双重重压,上半年“农资涨价猛如虎”,下半年棉价一路下滑,棉农植棉收益蒙受巨大损失,棉花生产遭受重创。上半年农资和雇工费用出现“双高涨”,成本增加135.7元/亩,增幅达到近三成。下半年新棉市场不断恶化,价格一路下滑,“卖棉难”全所未有,到12月农民出售量仅为60%,少于上年同期近20个百分点;售价4.76元/千克,跌幅20.7%。
监测结果,2008年全国单产减3%。在价格、成本和单产三要素负的互作下,到11月,净收益仅为62.9元/亩,减幅达87.1%,全国有60%的棉田处于亏损状态。到12月,净收益为负的7.5元/亩。按植棉面积8789万亩测算,主产品减收从11月的372亿元增至12月的434亿元,收益蒙受巨大损失。
由于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棉花市场不景气的程度仍在加深,加上“卖棉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棉种市场疲软,植棉积极性低落,形势不容乐观。关于植棉面积,乐观估计将减20%~25%,悲观看法将减30%,一些集中产区将减50%。
减轻危机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冲击,政府还要加大棉花救市和扶持生产的力度,狠抓科技兴棉。主要措施:一是扩大收储,彻底解决“卖棉难”问题;二是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指导价,力保面积相对稳定;三是狠抓科技兴棉,降低成本,促进增效。
一、2008年棉花生产回顾
1、2008年仍是棉花高产年景。据监测,全国棉花总产720~735万吨,创历史第二个高产年景。受农资价格一路飙升影响,植棉面积减3.1%,全国播种面积8789万亩。全国棉花单产减幅高于10月的2.6%为3.0%。
2、销售进度缓慢,价格一路走低。监测结果:2008年度新棉价格高开低走,10月中旬市场疲软显见,11月中旬市场进入深度恶化状态,交售、收购、加工和销售出现的萧条景象——“棉农无法卖、轧花厂无法收、纺企无法买”,造成“停止收购、停止加工和停止销售”的三停止状态,导致“卖棉难、收棉难和用棉难”的三难境地,市场出现不同程度地恐慌,信心下挫。12月中旬国家出台收储150万吨,月底略见起色,交售进度为60.2%,但受加工条件和资金等的限制,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进度仍慢于上年同期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