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百科]经编麂皮绒生产工艺与研究(二)
生意社1月9日讯 3经编麂皮绒的组织结构
经编麂皮绒的绒面主要由前梳的延展线构成,其延展线通过起毛、染色、剪毛、磨毛等工艺形成短、密、匀、齐的绒毛。如延展线过长,虽容易起毛,但起毛过长,影响产品的成本,成品的身骨也不理想。所以在设计时,不应强求容易起毛,而应从有利于起出短、密绒毛的要求出发,选择适当的绒针组织。绒毛的长度最好以0.1~1 mm为主体。短于0.1mm时容易露底,有损仿麂皮的外观,长于1mm则容易缠乱。
经编麂皮绒需要有紧密的地组织结构作为,地组织可以是一把梳栉,也可以是两把梳栉,这实际上要根据产品的面密度和成本要求来确定。如果只有一把梳栉时,地纱的选择就需要考虑收缩作用,经预处理,织物门幅要收缩35~45%左右。织物经过拉、剪、磨等后处理,表面起绒经纱被拉断起毛,地纱仍需保持一定的强力,使产品符合着装要求。经编麂皮绒常采用的经绒平组织和经斜平组织如图1所示。另外,如果两把梳栉采用反向垫纱,虽有利于织造,但卷边性严重,不利于起绒加工;两把梳栉采用同向垫纱,则解决了卷边性,利于起毛。同时为了布边更平整,在加工时边上各加一根氨纶丝。
经编麂皮绒织物上机张力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起绒纱与地纱张力大小控制和后整理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将会影响麂皮绒效果。对麂皮绒织物来讲,前梳纱张力要小,后梳纱张力要大些,但要选择得合适。如张力过大在织造中坯布会出现跳经现象;如起绒纱与地纱张力接近,通过后整理,经绒与地经一起收缩,则起绒经纱在绒面上形成弧度,这样就会造成拉毛和磨毛工艺困难。
4经编麂皮绒后整理工艺
经编麂皮绒整理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白坯→初定型→起毛→剪毛→开纤→染色→热定型→磨毛→成品检验→打卷。
由于白坯布不平挺、门幅不一,因此在起毛前,必须先进行预定形处理,热定型时温度不能过高,只需将布面的各种皱纹去除,使布面平挺,门幅一致即可。否则超细纤维因受高温影响,结构发生变化而难于起绒。一般温度在155~165℃之间较为适宜,而对于起毛以后的定型温度可适当高些,通常为185~195℃。车速为30m/min超喂较大。坯布直接进行起毛整理,绒面起毛效果比较好、均匀,经染色整理后颜色鲜艳,色光好。
下面将讨论几个重要的后整理工艺。
4.1开纤工艺
海岛型超细纤维是在制成织物后把海组分溶解掉,留下岛组分而形成连续不断的超细纤维织物的。因此海组分的溶解性能对经编麂皮绒的效果至关重要。COPET在水中的溶解符合先溶胀后溶解的规律。COPET的组成、结构、分子量及外部条件均对溶解有一定的影响,外部条件对COPET的溶解的影响如图2所示。曲线1为水溶性聚酯在95℃的热水中的溶解。它先以溶解为主;曲线2为水溶性聚酯在95℃下,0.5%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它也有一个溶胀溶解过程,但溶胀较慢,溶解最后还有残留物,这可能是由于Na+、OH―离子的存在,破坏了高聚物的溶解平衡,使溶解速度变得较慢,另外NaOH也与聚合物中的一些成分产生了反应,生成了沉淀,曲线3为水溶性聚酯在95℃下含0.5% NaOH,1g/L 1227促进剂水溶液中的溶解情况,由于在水中加入了1227表面活性剂,因而,水溶性聚酯在溶胀的同时表面也发生了水解,变成小分子而促进了水解的进行,使溶解速度加快。并且可根据不同情况调整NaOH的百分含量来控制溶解速度。
开纤工艺是在碱性溶液中进行,这对海组分的完全溶解固然有利,但对常规PET岛纤维也产生了水解作用,因而,海岛纤维要达到海组分的完全溶解,其失重率比海组分的比例要稍大一些。如果海组分比例为20%时,海岛纤维的失重率一般控制在22-26%左右,海组分才能完全溶解。一般开纤工艺曲线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