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友义:藏在商标里的智慧
一年下来,企业有了很大转机,产值翻了几番。
企业的员工没想到,虞友义自己也没想到。三年后,产值突破了100万元,赚钱超出了他的想象。可接下来的几年,产值却始终在100万元左右徘徊,企业陷入了一个僵局。怎么办?
很长一段时间,虞友义都在他那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闭门沉思。同时,一个新词频繁地在虞友义眼前出现——“科技兴业”,这个词语一遍又一遍地撞击着他的神经。在他弄明白什么是“科技兴业”这个词后,他豁然开朗: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走科技兴厂之路。
1990年1月,鹿城机织商标厂更名为温州商标织带厂。
企业的更名也意味着企业的更新,虞友义捕捉到一个重要信息:当时在国外有一种新型商标标签材料——“微孔膜涂层聚酰胺织物”,是商标材料的后起之秀,但在国内还是空白点。他尤为兴奋,认定如果能够研制出同类产品,企业必定出现另一番景观。
他在紧迫的企业发展资金中,拨出1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可行性研究。他花高薪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将国外带回来的“样品”进行分解、验测、消化,最后生产出了自己的“微孔膜涂层聚酰胺织物”商标织带,质量不比洋货差,价格却比洋货低,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1年3月,新产品正式投产,当年产值就达542万元。
谈起往事,虞友义笑着把自己的做法喻为“边开车边找路”!
与外企竞争就好比“赛车”
多年来,凯恩商标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来自中国台湾及欧美几家大公司。尤其是几家外来企业可称得上是高起点、高投入,每个工厂的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甚至是近亿元。然而这几年这些公司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如意,有的公司甚至是投产几年亏损几年。
2001年,随着凯恩商标规模的扩大,虞友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跳出温州,发展凯恩”的思路。他在湖州市投入5000万元,征地建造了一个占地4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企业——“湖州市凯恩涂层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涂层织物、纺织品印刷用涂层新材料。
公司刚建,某家跨国公司就在太湖的对面——江苏昆山建起了另一家商标织带生产企业,并喊出了充满硝烟味的口味——“把凯恩消灭在对面!”
两年后,当虞友义的“湖州凯恩”以年产值5000万元的规模飞速发展时,那家公司却撤走了。
“外企的资金实力比凯恩雄厚,起步比凯恩早,为什么斗不过凯恩?”许多人不明白凯恩为何能“胜出”。
虞友义对别人说:“与外企竞争就好比赛车,外企有好车、好司机,而我们只有大卡车,照理开不过人家。但人家的好车、好司机开惯了高速公路,在我国的乡间小路上,他们因为道路不熟反而经不起颠簸、开不动。”
其实秘密说穿了也简单:“跨国公司资金实力比我们雄厚,我们的优点是经验丰富,质量好,服务好,成本低。”在凯恩公司,例如生产部、车间等用水量比较大,2003年,他们对这些工序进行改进,其中前处理工序原本是用水量最大的工序,经过改进,用水量消减了30%,而其他工序如配料间,则采用废水重复利用措施。除了改进工艺,他们还特地建立了用水的监督体系,每个不同的用水环节都分别安装水表,每月有专人对水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保证用水量处于有效监控状态。节电也是如此,仅2004年,公司仅节电一项就节约开支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