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纺织业“一枝独秀” 拉伸两端造完整产业链
生意社1月13日讯 当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纺织服装业成为危机中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实体经济行业之一。据悉,2008年前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创下6年来最低,纺织行业三分之二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历经提速式发展阶段后的中国针织工业,如今正站在产业经济转型拐点。
年终岁末,走进“中国针织名城”象山,眼前依然是一派繁忙的生产经营场面。在这个冷气浸骨的经济寒冬里,象山针织业的脚步依然走得那么从容。2008年,象山针织品出口额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占宁波市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提档升级——抢占利润金字塔高端
“象山的针织企业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在于政府和企业同心合力,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创新是关键。”一位熟知象山工业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2008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落实针织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针织业转型升级。修订了《象山针织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国际化经营。
为此,县财政专门安排了2000万元行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针织高新技术、先进加工工艺及关键装备的引进和应用。在原有面料、印花、染整等中心的基础上,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商检部门合作,加快针织业研发、检测、展示中心建设,不遗余力推动针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象山针织企业原来大多生产文化衫、普通T恤等低档产品,单价不高,利润不厚,竞争力也不强,外部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很多企业就会陷入困境。面对“寒流”,企业纷纷抢占利润金字塔的高端。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介绍,面料加工和成衣制作是针织企业的两个主打产品。相比之下,面料加工所需资金多、技术难度大,但利润也更为可观。过去,象山的大多数针织企业很少涉及面料生产。巨鹰集团投资6亿元成立了面料中心,并压缩了1/3的成衣产能。“现在,我们的面料1/3自己用,1/3供给本地其他企业用,1/3直接出口。前年,面料生产的比例只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5%,去年就提升到了40%。”
甬南针织公司也独辟蹊径,与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木浆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一批新型高档面料。“我们设有3000多平方米的棉纱仓库,有几百个品种,具备了承接批量小、附加值高的针织服饰产品能力。”公司总经理张承志说。他举了一个例子,原来生产一件针织内衣售价在15元左右,利润相当微薄。现在,公司生产的印花、绣花休闲女装售价提高到40至50元,仅在俄罗斯的月销量就有300多万元,利润也水涨船高。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很多企业纷纷减少了低档纺织品出口业务,转向生产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档产品。2008年前5个月,象山针织行业的普通T恤出口量同比减少100万件,出口单价在5美元以上的高档服装比重却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