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2009:棉纺行业内外结合迎挑战
开栏语:
生意社1月15日讯 不平凡的2008年过去了。如果问这一年中国纺织行业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相信答案一定是“艰难”。
2008年,纺织各分行业的运行状况究竟如何?各分行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克服了哪些困难?2009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和打算?
从本期开始,特别推出“艰难2008信心2009”系列报道,旨在通过回顾棉纺、化纤、毛纺、麻纺、丝绸、针织、产业用、纺机等行业过去一年所走过的路,以发奋图强的精神面貌迎接2009年。
用喜忧参半来形容中国棉纺织业在2008年走过的路最合适不过,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眼里,喜的是尽管遭遇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影响,行业还是艰难地挺了过来,而且通过协会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持;忧的是,行业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企业亏损面又有扩大,还有专门针对棉纺织业的不公平政策依然在制约着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遭遇环境巨变,行业效益下滑
其实从2007年开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使棉纺织行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生产增长开始逐渐放缓,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始出现较大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2007年7月的行业景气分析报告中已经呼吁国家在政策上应该给“中国纺织工业一个真正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提出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转变棉纺织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思路。进入2008年后,行业正经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又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加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叠加影响,导致棉纺织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增幅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据徐文英介绍,截止到2008年11月底,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纱线产量1974.9万吨,增长9.04%,与2007年同比增幅下降8.02个百分点;布产量513.7亿米,增长4.78%,增幅同比下降8.28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安徽、内蒙、吉林、山西、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陕西、新疆及沿海地区天津、江苏、上海共13个省产量出现负增长。其余沿海地区虽保持增长但增幅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山东增幅下降了7.94个百分点,江西、浙江增幅分别下降了30.46、11.76个百分点。
棉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其中棉服装出口增幅下降最为严重。2008年1~11月,棉纺织品及棉服装出口653.58亿美元,出现1.19%的负增长,其中棉服装出口负增长6.88%,直接影响了纱、布的生产和出口。1~11月,棉纱线出口51.76万吨,下降4.4%;纯棉坯布出口9.64亿米,下降10.35%。
棉纺织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下降。2008年棉纺织工业完成投资646.98亿元,负增长5.21%,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投资的下降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1~11月,国内棉纺织机械国内销售下降50%。1~11月,进口纺纱机械数量下降32.88%;进口织机12030台,下降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