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工人兄弟眼中的2008 如何保住“饭碗”
生产各种益智教育电子塑胶玩具的广东省三水市三联塑胶原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由港商投资的独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陈国坚表示,尽管2008年广东玩具企业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但大多经营管理严格规范的玩具企业还是能生存下来,并在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陈国坚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2008年出口下降了30%~40%,虽然订单萎缩,但暂时还没有裁员,依然保持在1000多人的规模,只不过对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在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订单减少直接冲击到工人收入下降,之前一个普通玩具工人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现在下降到900元~1000元。陈国坚谈道,已根据国际市场玩具流行趋势在开发一些新产品,同时在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尽量让熟练的技术工人有稳定的订单加工而使收入不受太大冲击,而对于能力不强的工人,可能仅能拿到当地最低标准工资。目前不仅玩具企业面临优胜劣汰,工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最近几个月来,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劳务工作处处长郑强忙于农民工失业调研以及处理一些工厂倒闭所涉及的农民工赔偿纠纷。前不久,郑强刚参与处理广州一家玩具工厂倒闭的劳资纠纷,100多位四川籍的农民工已拿到赔偿金返回老家。
截至2008年11月26日,这个中国第一大劳务输出大省已经有77万农民工因工厂放假或工厂倒闭失业而提前返乡。鉴于就业形势严峻,四川省在《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和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六大措施,其中一条就是大力实施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
郑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川籍农民工春节后回广东找工作难度将比往年大,尤其是玩具、纺织品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在2009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不过,预计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还是需要人才的。2009年技能培训显得特别关键,四川准备在广东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农民工朝有一定技术含量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工种转型。
政府所能提供培训的机会毕竟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农民工自我学习意识的提高。但一些农民工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似乎缺乏危机感和学习欲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夜晚满街通常是三三两两的农民工在吃夜宵或逛街。而在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业转移及转型时,大多数香港工人通常在晚上到各种培训班学习。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专家封小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广东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失业后或许可以选择回家务农,正因此对自我提升的紧迫感并没那么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但不管如何,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假如农民工继续选择打工生活,自我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保住“饭碗”的最好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