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买农资吃不准“早晚”卖棉花估不好“高低”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2-04 08:13: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收藏

  农资“买早买晚”难自主

  在受到棉花“卖高卖低”困扰的同时,国内棉农还要承受购置农资“买早买晚”的压力。近年来,农资涨价几乎与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如影相随。由于手头缺少足够资金,来不及趁着价格较低时购置,许多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资价格涨到顶。

  近两年来,化肥、地膜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持续涨价。阿孜买提·肉孜说:“我种了20多年棉花,从没有见过农资价格上涨得像2008年这么快!”他抱怨道:“谁都知道每年秋季农资的价格最低,这时购买最划算,但哪个农民都做不到。”他解释说,每到秋收季节,正是子女上学、银行催还贷款之时,虽然此时农资价格最低,但大多数农民手里往往已经没有余钱,无力储备化肥等农资,特别是买回来一存就是半年,没有几个农民能负担得起。

  据沙雅县农经部门介绍,2008年春季,当地每公斤二氨价格几乎比上年翻了一倍,此外,棉种、地膜等各种农资和机耕费的价格同比都有大幅上涨,植棉成本大大增加。

  甚至连当地一些收购企业也不得不承认,在种棉成本增加的情形下,按照眼下的收购价格,只有大规模种植、且搞了滴灌的植棉大户才能保住本,而大多数棉农难逃亏损的结局。

  “助农”政策亟须到位

  我国近亿农民的收入依赖棉花,2008年底至今,国内棉区农民惜售、企业观望以及纺织企业购棉谨慎的僵持局面,势必加大棉花市场风险。尤其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博弈,僵持到最后往往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

  一些专家和棉区干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改变农民的观念,政府部门要引导他们适应市场,但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事实上,与众多棉农一样,面对多变的棉花市场,甚至连一些棉商也感觉无所适从。

  一些人士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国家亟须从信息引导、产业扶持、农业补贴等多环节入手,让农民摆脱面对自然、市场风险时的弱势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院毛树春认为,我国棉花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尤其是棉农受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在目前的棉花市场实际运行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市场信息的接受与掌握程度与其他经济主体相比机会不均等,只能被动接受购买者定的价格,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也较弱。

  由于获得信息的能力不对称,各方都根据自己的渠道获得信息,三者之间在成本传递方面存在巨大障碍。今年新棉开秤后出现棉农惜售、纺织企业观望、棉花经营企业不顾风险收购的情况就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针对年年出现的惜售局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副主任吕永民等人士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客观、准确的数据统计系统、预警系统及公益性、公正、公开的信息发布系统,在棉农、棉花经营企业、棉纺企业三者之间建立高速、畅通的信息通道,以引导市场,避免各方出现大的判断失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市场  新棉  棉农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