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贸易趋势在责难声中“顽强”走高
生意社2月13日讯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1日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参众两院的两个版本中的主要内容都得以保留。而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方案中,进一步强化了众议院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根据该条款,不仅所有使用经济刺激计划资金的公共工程项目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而且这些工程使用的其他制成品也须使用“美货”。
美国总统奥巴马早些时候曾对众议院“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做出明确反对的表态,他说,美国不应当发出贸易保护主义信号,不能只关心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确保任何条款都不会触发贸易大战”。但在参众两院达成一致后,奥巴马失却了声音。
按照相关程序,美国这份救市计划的最终文本还将递交给参众两院表决,通过后送总统奥巴马签字才能成为法律。
专家普遍认为,“购买美货”难以刺激美国经济,而且在当前全球合作应对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大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甚至报复,从而促发全球贸易大战。这样,势必引起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让当前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虽然谴责声在全球一浪高过一浪,但贸易保护主义仍在不断抬头。
保护主义全球躁动
“购买美国货”并不是个案,危机当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异常躁动,纷纷提高关税、大规模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甚至在个别领域直接实行进口限制。
俄罗斯政府2009年第9号决定规定,从2月9日起临时性大幅提高一些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新关税实行九个月。根据规定,一些型材及管材进口关税从5%提高到15%或20%,此次加税涉及钢铁型材11类,涉及钢管46类,总共100多个品种。
而早在去年秋天,厄瓜多尔就宣布全线上调关税,部分进口肉类的关税从25%提高到85.5%;去年11月底,印度也提高了钢、铁和大豆产品的关税;乌克兰议会去年12月23日通过一项法案,对除紧急物资外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3%的临时关税,以改善该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该法案规定,加征关税的期限为六个月,期满后政府可决定是否再延长六个月。
1月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为期六个月。2008年10月以来印度密集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青霉素工业盐、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亚麻织物、轮胎等产品,涉案金额约15亿美元。此外,印度还于近期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
保护主义除了在贸易中盛行外,这种风潮也正在向其它相关领域蔓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分析,保护主义还在向资本和人员跨国流动领域蔓延。某些国家的对外投资已被指为造成本国就业机会流失而遭到更猛烈的质疑,“裁员”风潮中先拿外籍员工开刀正成为美国企业显示爱国姿态的手段,某些美国参议员正积极主张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雇美国人(Hire American)”条款。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2月9日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上说,目前仍处于“全球实施经济衰退应对政策的早期阶段”,世贸组织将对今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