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下的中国策略
而且,与无差异地全面提高关税壁垒不同,“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条款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进口品,只能适用于政府采购项目,这样一来就大大限制了该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出口国的杀伤力,何况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推进本国先进产业发展本来就是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数国家所珍视的权利。
中国需要警惕的是将这项条款推广到仅有部分属于政府资助的项目,从而成倍放大其杀伤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护范畴。
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中国在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抨击和遏制不能与维护本国市场正常秩序的努力混淆、冲突,因为我们警惕和防范的对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那种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保护主义,还应当包括旨在夺取海外市场的进攻性保护主义。因为经济危机也大大增强了各国争夺海外市场的动机,相信各国将更多地运用财政、金融等项工具支持本国企业夺取海外市场。
即使在美国这个一向忌讳“产业发展政策”之类词汇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大本营,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对新能源、IT等行业提供大规模财政投入,美国几乎所有制造业也都在极力开展游说力图从经济刺激计划的资助中分一杯羹,依靠美国政府的财力支持,美国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倾销的能力可望大大增强。
而中国经过十多年实践,“市场换技术”策略总体上已经基本失败,至少在很多领域已经彻底失败,为了给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动力,为了给中国国民创造尽可能多的体面就业机会,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路,中国近年也正在汲取改革以来自主先进制造业在许多方面不进反退的教训,努力加大力度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
此次的经济金融危机也被视为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加快摆脱外部经济冲击影响的良机,发达国家进攻性保护主义上升的趋势与中国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的努力和意图矛盾将趋向加剧,这些倾销的外国产业撞上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枪口的几率也将随之上升。
对此,中国需要积极转换思维,不要仅仅是将自己当作被动的贸易伙伴保护措施候补受害者,而是要尽可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产业争取公平待遇。比如,立刻开始分析美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刺激计划中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是否构成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违规补贴,并在这两年适度增加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工具,为国内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多哈回合开幕前发布的世贸组织总干事2001年年报便提醒各成员方,尽管过去50年内的8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推进了贸易自由化,但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在农业和纺织品部门尤其严重,而这些部门对发展中国家极为重要。历史教训已经证明,国际经贸利益分配失衡潜藏着导致全球化进程全面逆转、南北双方两败俱伤的可能性。
作为拥有独立利益的大国,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对西方主导制定实施的现行国际经贸规则的不公正性体会正日益痛切,现行国际经贸规则日益构成制约中国实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争取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应再次成为中国的长期目标,而对国际经济规则的话语权力也是一个真正经济强国的标志。不可避免地,当中国成为世贸组织享有全部权利的成员之后,必然要行使合法权利,力图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方向演化。
假如说在繁荣时期现行国际经贸规则的既得利益群体似乎在道义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那么,在当前的危机时期,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行为恰恰从某些方面表明他们此前对待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某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争取更合理国际经贸规则的阻力,中国不应浪费这个机遇。
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如此敏感,尤其是对少数几个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高度敏感,再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中国需要有秩序地对此开展调整,相信危机也会增强国内各方调整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动力。
(作者为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本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