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商家囊中羞涩 珠三角纺企频遇“老赖”
有苦难言
据调查,在珠三角出口贸易企业中,类似华鑫服饰和港龙皮具这样遭遇海外客商“耍赖”的案例越来越多。据上述港龙皮具员工称,他们的业务往来伙伴中,今年春节前后吃过这一苦头的至少有十几家。
据了解,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到港货柜再拉回国内的巨大成本(滞留费、海运费及双重关税等),一般都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忍痛与“耍赖”的海外客商重新谈价钱。
广东的一位陶瓷釉料经销商欧阳天生因业务关系经常参加国外行业展会,他介绍,现在欧洲的展会都异常冷清,欧美两大传统采购市场买家的支付能力和信用额度都跌到历史低谷。
“钱不好使了,支付能力肯定下降,所以就只有对供货商赖账了。”欧阳说。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分析说,出口欧洲海运一般需要20~25天时间,若发生拒收事件,把货物拉回来,损失一笔不菲的中间费用不说,内销产品往往只能折价处理,若是服装鞋帽等季节性商品,损失就更严重。
“规模较大的公司出口货值大,若发生一宗类似纠纷,至少涉及几个货柜及数百万元货物,只好接受对方的压价。”王汉江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本来订单就少,轻易不敢得罪老客户,更加只能忍气吞声,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影响他们的资金周转,说不定又会倒下一大片。”
对策何在?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称,按照以往惯例,一般是货物离开中国港口前,客户就要付清尾款,“赖账”风险可以在发货前控制,但去年以来出口形势恶劣,珠三角众多外贸加工企业为了保住海外市场,对老客户的订单常常都是采取先收少量订金,然后货到付款的方式操作,结果埋下纠纷的隐患。
东莞莞信律师事务所向开元律师表示,国内出口企业对外国反倾销指控应诉很积极,但应对此类外商的“耍赖”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大部分企业还是倾向“保守疗法”,期望通过与客户协商能解决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极少愿意为了几万美元货物去冒险打一场越洋官司。
广东环球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梁媚提醒说,外贸环境变坏时,客户不付款提货,出口企业一定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
“除了要求款到发货外,针对目前国外支付能力较弱的状况,国内中小企业可选择120天期信用证(LC),让对方有更多的现金回笼时间,并投保相关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开证行破产、停业或被接管等风险。”梁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