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拟推内销集中申报模式 加工贸易企业或先行
两大瓶颈制约
对于外贸依存度长期高位运营的经济体来说,转内销一直是一个寻求破解的难题,但至今对于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维护,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两大瓶颈仍无有效之路径。
“渠道或是品牌,有其一,企业都尚能勉强立足内销”,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告诉记者,目前试水自有品牌内销的多为大型集团企业,业内普遍的说法是,十家企业尝试做内销,未见得能有一家成功。
出口企业仅仅具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并不足以应付内销,中山丝绸集团总经理关天计告诉记者,“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到整个运营管理,所有环节出口企业都需要重新补课。”
中山丝绸集团从事内销已经数十年,也是国内少数能从内销市场盈利的出口企业之一。关天计介绍,虽然自有品牌“雅迪斯”在一线城市已经拥有超过80家的直营店铺,不过想在商场争得一理想铺位仍然困难重重。“大部分国内品牌认知度不高,零售终端更倾向于国外品牌。”
他说,内销的利润率一直远远高于出口利润率,不过目前内销占公司年销售额仍不足10%,“我们考虑逐步增加内销占比,希望维持每年20%-30%的内销增速”。
高额的品牌维护费用也为转型内销设置了门槛。
广东一家大型纺织服装集团董事长告诉记者,这家国内排名前十的输美服装企业,内销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其旗下两个内销品牌创建已有10年,品牌维护成本已经由创建之初的每年3000万逐步缩减至目前的1200万。“出口带来的利润在逐步缩减,集团根本无力再继续投入高额成本维系内销市场。”
“做品牌就是烧钱,没钱根本没法做!”该人士感叹道。
中山丝绸的“雅迪斯”每年的运营费用也已经超过5000万,其中约有1000万为营销及广告投入。
即便内销之路阻力重重,在外部需求锐减的背景下,出口企业仍不得不尝试依靠稳定的内需市场作为支撑。
广东省外经贸厅去年底的调研显示,综合受访企业反馈的情况判断,2009年广东出口企业的订单下滑预计在30%左右。
不过这30%的订单,就未必能悉数转至内销市场。
汪前进分析,以纺织服装为例,中国每年约600亿件的服装产量,约有50%都是用于出口,国内消费仅300亿件,“内需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急速膨胀消耗多余产能。”
近年,国内服装销售额的年增速一直维持在15%左右,考虑到去年9月开始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持续下滑,“2009年这一增速能够维持在10%已经不错”。
他表示,较为乐观的判断是,2010年前后,国内服装产业在完成产能淘汰及内销转型后,能够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格局,内销与出口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5调整为7:3。
利润率的变化也是内销的驱动力之一。
同样以纺织服装为例,汪前进说,服装出口的平均净利润已经由2005年的8%-10%下降到目前的1%-2%,而内销仍然维持着平均2%-3%净利润水平。
“这1%的净利润差,就有可能迫使出口企业转向,毕竟一旦停产,损失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