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家纺“家庭工业”再起蓬头
生意社2月25日讯 曾在嘉兴某台资绣花厂工作3年的杭州职高印刷专业毕业生张铨,在全球金融危机扑面而来之时,毅然选择回老家浙江省长兴县自主创办家庭工业,借款买了二手绣花机,生产花巾袋等产品深受欢迎,还解决街坊邻居80多人就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长三角各地,以小商品、农副产品、零部件加工为主的家庭工业曾经遍地开花。而今,“唧唧复唧唧”机杼声声景象在长三角再起蓬头,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人关注。
浙江长兴计划建立1000个“妇字号”家庭工业户,对有创业意向的能手,县里还专门组织他们赴上海、萧山、嘉兴、杭州等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目前已成功对接了义乌、宜兴等地的羊毛衫套口、手工穿珠、家纺加工等业务。此外,长兴县还开展缝纫、编织、玩具加工、绣花等技能培训。对于家庭工业户技术改造项目,县有关部门还按当年设备投资款的10%给予奖励。看到了家庭工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政府扶植家庭工业的力度正在加大。
发达国家家庭工业升级启示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区域发展处方处长告诉记者,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寒潮下,家庭工业的强大生命力及其有效带动就业的作用,再次引发人们关注和探讨。在他们刚刚完成的《家庭工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中提出,长三角的家庭工业需要升级,不能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路,政府部门应特别鼓励不需要固定厂房、大型系统设备,也不需要大量能源、同时可安排灵活就业的家庭工业项目。方处长介绍说,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家庭工业的升级,其家庭工业的特征为环保、安全,如瑞士的高档手表、以色列的钻石首饰、德国的精工小五金等,主要来自家庭作坊。在家庭工业顺利升级的基础上,家庭工业占GDP比重也越来越突出。瑞士、法国、荷兰、丹麦等国现代家庭工业产值都占到GDP的20%至30%,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劳动力的40%以上。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一份名为“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提案,由致公党上海市委集体提出,成为上海“两会”上关注的一个亮点。致公党上海市委秘书长凤懋伦告诉记者,家庭手工业浸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有些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上海的家庭工业可以向体现民族和民俗文化方向升级。一方面,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成为2010年世博会上一个耀眼点。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区域发展处方处长则认为,质量问题是家庭工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妨采取“合作社(公司)+家庭”的模式发展,即由合作社(公司)为家庭小作坊安排稳定的订单,同时,也由合作社严把质量关,以确保家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