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泰纺织:高币值下的企业生存样本
鲁泰纺织的做法
鲁泰纺织在应对人民币快速升值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三点:第一,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和结算方式,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第二,主动地调整本外币负债结构,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第三,加大原材料进口力度,减少汇兑损失。
从2005年4月开始,鲁泰纺织与银行签订了总金额8000万美元的远期结汇合同,有效规避了同年7月人民币汇率初始升值2%的汇兑损失。
在结算方面,该公司综合运用远期信用证和即期信用证等多种结算方式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经营风险,尽量缩短出口结汇期限,尽量延长进口付汇期限。
目前,鲁泰纺织的出口远期结算量由过去的每年将近2000万美元减少到1000万美元。预计今年进口远期信用证结算量将超过1300万美元,进口押汇海外待付融资额,由去年的不足70万美元增加到800万美元。鲁泰纺织综合利用外汇现汇账户,加大对负债结构的调整力度,缩短现汇留存时间,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把企业的现汇保持在合理水平。
2005年7月14日,鲁泰纺织按照每股3.75元进行B股股东分红,分红金额726万美元,向泰国的母公司分红240万美元,到一周后的7月21日国家实行汇率改革时,公司经常项目账户余额不足200万美元,有效地规避了汇率损失。
鲁泰纺织积极增加外汇借款额,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累计从银行借款4500万美元,并全部按照当时即期外汇价格8.27元结汇并周转使用至今,仅此一项,就获得2300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收益。自国家实行汇改以来,企业累计贷款4000万美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仅此一项产生汇兑收益5800万元人民币。近年来,鲁泰纺织利用人民币升值,积极加大进口生产资料采购力度,扩大原材料进口比例,部分抵消了由于出口产品收汇而产生的汇兑损失。
据统计,企业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棉花进口金额分别为870.7万美元、1925.7万美元和2973.9万美元,进口原料占全部棉花耗用量的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上半年,鲁泰纺织原材料进口金额达到3256.3万美元,比2007年全年增加了282.4万美元,进口原材料达到总耗用量的40%。
成功背后的思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纺织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出口订单锐减,企业破产停产之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中央连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加大了对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但是,纺织中小企业的困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不由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的升值,当时日本很多不适应高币值的企业纷纷倒闭,最后留下来并获得成功的,都是经历了产业升级后科技型的品牌企业。
目前,中国纺织业在发挥以较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要依托外部规模经济,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出口产品导向型的企业,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向鲁泰纺织那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知识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许多企业家也形成了共识:在新的货币环境和国际竞争的格局之下,中国纺织企业正面临着长期的考验。
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纺织出口企业对期权、掉期等汇率避险金融产品了解甚少,造成大多数纺织企业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方面手段不足。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把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外汇避险的技能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熟练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防范汇率风险,提高纺织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