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丹麦纺织服装业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一、丹麦纺织服装业基本情况
生意社3月9日讯 现代丹麦纺织服装业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行业中心集中于丹麦日德兰半岛中部的海宁-埃卡斯特-霍斯特布罗(Herning-Ikast-Hosterbro),多为小规模的手工生产企业。二次大战后至六十年代初期,丹麦的工业繁荣推动了纺织服装业的大发展,当时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开始影响市场导向,纺织服装业尝试拓展国际市场,出口市场主要以瑞典、挪威等几个北欧邻国为主。八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丹麦纺织服装业面临亚洲、南欧、东欧等国家的严峻竞争,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丹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加强进出口贸易、扩展生产外包、创新设计等方式应对竞争压力。近二十年来,丹麦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和海外市场获得了丰厚利润,已出现了多家国际大型时装企业,纺织服装业成为第四大出口产业。
(一)丹麦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特点
1.丹麦纺织服装业虽然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大型国际时装企业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根据丹麦商会调研材料,丹麦纺织服装业有企业600余家,中小企业仍是行业的主体,但几家大型国际时装企业的地位愈发重要。前三大企业-绫致时装公司(Bestseller)、布兰德时装公司(BTX)和欧时服装公司(ICCompanys)完成了丹麦纺织服装业近75%的出口,在全球共雇佣员工43000名,共拥有44个品牌,涵盖男装、女装、童装、时尚休闲装、装饰品等各个领域,ONLY、JACK&JONES、MATINIQUE、INWEAR等品牌紧追世界流行趋势,已在欧洲乃至亚洲等新兴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2.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纺织服装业已成为第四大出口产业,但贸易逆差有所加大。2007年,纺织服装业进出口总额为597亿丹麦克朗,比2003年增长118亿丹麦克朗,增长了近四分之一,占丹麦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52%。比较近五年数据,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保持在5.5%左右,说明纺织服装产品对进出口的贡献已趋于平稳。出口额保持稳定增幅,并已从北欧市场扩展到整个欧盟,近年对亚洲市场出口也增长迅速。进口增幅较快,贸易逆差逐年加大,2007年已达51亿丹麦克朗,主要是由于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家产品对丹出口强劲,净出口逐年增加。丹麦政府和业界均积极支持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措施。
生产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大型时装企业以此迅速发展。近二十年来,丹麦纺织服装业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将大部分生产环节,尤其是印染、剪裁、缝制、整熨和包装等从丹麦本土转移到国外进行。虽然海外生产使丹麦本土相关就业机会减少,但劳动力成本的降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业务重点也侧重设计、技术和市场营销,并且也降低了印染等环节对丹麦本土的环境污染。大型时装企业以此迅速发展,很快实现了从传统生产企业向现代新型国际公司的转变。波兰、拉脱维亚、葡萄牙等东南欧国家是最早的外包生产加工地,近年来又逐渐转移到中国、土耳其、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外包生产方式,一是CMT方式(带料加工),即加工制作环节全部转移至低劳动成本国家,但为保证面料的质量和供货稳定,仍由丹麦本土企业提供,质检由公司派专人到国外进行,随着国际环保质量标准的逐步完善,该种方式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