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就业梦” 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找工作难
生意社3月11日讯 从3月2日离杭抵京到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北京已经第九天了。这九天时间里,代表们不管会上会下,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就业”。
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这些都是浙江代表团的代表们,最最关心的问题。采访中,记者发现,有70%的浙江代表准备提交涉及“农民工就业”的议案或建议。
就业问题为何如此牵动代表委员的心弦?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增就业群体、以农民工为主的农村转移就业群体而言,能否有一个“饭碗”,实在关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不久前表示,今年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往届遗留人员共有700多万人需要解决就业,这已成为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首位工作。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要求: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问题,已经进入了中央决策者的视野。如何促进就业,让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可以说,这是当下很多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围绕这个梦想,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为实现这个梦想,提供了N种可供借鉴的选择。
700多万大学的就业梦如何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切的大问题。近年来的扩招,使高校每年的录取人数由60万增加到了近600万,近10年来全国增加了3962万名大学生。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去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共计有700多万人需要就业。
其实,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面临就业难问题。
3月9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等出席全国两会的5位中国大学校长接受中外记者专题采访时称,并不是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都难。
周其凤称,北京大学就业的情况并没有比去年有更大的困难;南开大学2008年研究生就业率96.6%、本科生就业率96.79%;中山大学就业率比去年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
不少代表委员也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调整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上山下乡”能双赢
让大学生“上山下乡”——财政补贴帮助大学毕业生走村入户开展科技下乡,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提出的建议,“可以迅速解决大学生就业高峰问题”。
她建议,对短期内在城市确实无法落实工作的大学生,鼓励参加为期两年的科技下乡创新创业活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国家财政给大学生发基本工资,每年每人1万元,700万大学生国家财政700万元,两年1400万元,这些钱国家完全有能力拿得出。同时,地方财政适当配套,有条件的农村解决大学生的住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建敏的想法有些类似:“可以几个人一组下乡,有懂农业的,有懂卫生的,有懂理财的,有懂管理的。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的很多问题,也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