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样本:一个传统经济园区的蹒跚转身
开发区目前的产业构成中,最大的是纺织服装产业,占经济总量的35。5%;其次是汽摩配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8。8%;第三是电子电器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2。5%;第四是食品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2%;第五是建材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
“现有的产业结构是不理想的,必须进行调整。”沈昱告诉记者,审视当下的余杭开发区,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单位产出”不高,迫切需要调整升级。
事实上,早在这一波危机爆发之前,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已经提上日程。2008年上半年,由于难以抵挡出口退税取消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园区的工业产值和企业税收已经有所下降。
2008年6月,园区请来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为园区把脉,并制定新的产业规划。
结合开发区的自身产业特点和未来经济热点,罗兰贝格最终为余杭经济开发区确定了“4+1”的产业导向。所谓“4”,分别指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产业,所谓“1”,则是园区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
按照新的产业规划和园区的功能定位,开发区未来发展和招商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楚:对于传统产业中的规模优势企业,园区鼓励其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完善产业链,走出传统OEM的禁锢模式,发展自有品牌,开拓内销市场。
目前,奥坦斯布艺和开发区内最大的服装集团华鼎集团,都在启动零售店和内需战略。沈昱称,对于这种优势企业的扩产,开发区将会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源方面的支持。
而对于低产、低效和产业政策限制的企业,开发区将严格关停转产,把土地等资源“腾”给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前者是指,年亩均销售收入低于100万元的、连续亏损、濒临停产停业的企业;后者则是,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不适、有必要转型或退出的企业。
“我们已经关停了2家,清理整顿了17家。大部分是一些小的印染企业。”沈昱表示,对于一些不能改造、污染大、消耗大、产出少的传统产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关停。
他认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恰恰为余杭淘汰一些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的落后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4+1”现代产业体系带来最佳时机。
对于今后的招商方向,沈昱也已明确,“不在上述产业导向里面的,基本不会引进,今后要围绕’4+1’这样的产业定位开展招商引资”,“对传统纺织服装业则以提升为主,原则上不再引进”,“希望能够在总盘做大的基础上,将这块产业的比重降下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转变”。
招商:目标500强
对于任何一个开发区而言,招商工作无疑都是重要的生命线。
而对于转型期的余杭经济开发区而言,能否顺利完成招商,几乎可以视为转型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评估要素——在余杭经济开发区2009年重点工作中,“招商引资重大突破”被列为第一项。
但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让这种转型充满痛苦。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增速趋缓,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面临巨大的挑战。
沈昱坦言,要完成既定的招商指标非常困难。经济危机之下,很多前期洽谈的企业都缩减投资“过冬”,“把项目书放回了抽屉里面”。“我相信,全国的开发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招商工作的副主任陈坚,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招商工作“非常困难”,很多公司暂缓甚至是取消了投资计划,一些之前已经在顺利洽谈的项目都“卡壳”了。
让他特别感慨的是“外资企业直接投资这一块”,陈坚说,“很多公司的投资意愿明显降低,这一点在洽谈中非常明显的能感觉到。”
“2009年,对全国所有的开发区而言,可能都是一个痛苦的时期。”沈昱表示。
但陈坚强调,尽管可选择的余地不多,但余杭还是坚持“宁缺毋滥”。对于不符合产业导向,达不到准入门槛的项目仍然坚决拒绝,特别是一些“低小散”的纺织企业,原则上一律拒绝。重点招商目标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通过一些大项目带动整个园区的招商引资”。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计划“创新招商”和“主动出击”,积极对外引资。
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聚集,2008年下半年,开发区投资500多万元,将原华明服装厂改造成为高新园区的创业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计划吸引各类医药、光机电、软件等科技项目15个。
“希望借此能够吸引一批高新项目落户开发区培育孵化,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沈昱强调说。
“要为开发区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特别是以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为第一要务。”陈坚说。
让沈昱和陈坚稍感安慰的是,2008年9月,国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杭州民生药业集团与园区缔约,将力争年内启动搬迁,整体落户余杭经济开发区,10月,全球最大的高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公司美国欧文斯科宁,也正式选址余杭进行项目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