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和中国的机遇 破除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
人民币和中国的机遇
在“危”中,中国看到了更多的“机”,在美元贬值的危机下,中国更加适时地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又被称为“人民币先生”。历任央行行长,也只有周小川获此称号,可见他作为人民币代言人的公共角色分量。
在G20伦敦峰会之前,周小川更首先表明了中国态度和立场。3月23日,周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周小川的目标,直指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半年内购入3000亿美元国债的决策。这个被形容为开动印钞机的举措,直接危及中国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紧随其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中国将与各国加强合作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官员的表态,一个是关注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资产安全,另一个是启动人民币的国际化,G20伦敦峰会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早在2004年,“欧元之父”蒙代尔就为人们描绘出一个全新货币体系,认为人民币是新货币体系的主要推动者。目前美元的贬值,自然会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早在2005年,就开始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调研工作。目前,已经有多份报告递交国务院相关部门。
人民币的国际化旅程虽然还很漫长,但人民币的区域化已然开始。所谓人民币区域化,是指在边界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
比如,去年年底国务院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是人民币区域化的一个标志。
今年的危机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显然使中国政府加快了这一节奏。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而这,距3月2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才仅仅不到一周。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很显然,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
“强国决定强币。支撑一国货币地位的,是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中国应牢牢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中国显然不会错过这一机遇——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个好消息是,周小川提出的设立“超主权的世界储备货币单位”这一设想,得到了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响应,并获得联合国和IMF等国际组织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