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报告
纺织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但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根本改变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企业景气指数在迅速下滑,达到自200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也随之下降,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下降预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2008年10月份之后,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恶化。市场需求萎缩和难以预期的危机走向严重挫伤了企业信心: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受到抑制,不少企业不敢或不愿继续扩大再生产,部分企业家甚至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意志,企业行为趋向短期化、投机化,一些纺织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倒闭。这种状况在纺织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突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抑制了外需,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纺织工业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严重受挫,但从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看,支持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从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看,纺织工业企业运营状况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回暖的迹象。部分企业的新接订单有所增长。从现有数据和国家不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来看,纺织企业生产出现了局部反弹,但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能否根本好转还有赖于出口的恢复和内需的扩大。在本次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将民生与支柱产业并提,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就业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保就业,就要保企业。我国从民生的角度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是我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关系到大约2500万产业工人的就业,间接影响到1亿农民的生计。通过给予优惠政策进行扶植,产业自身也不再自认为是“夕阳产业”,也让更多纺织企业有信心,从而鼓励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思路。
世界实体经济所受冲击不断加深,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外部环境严峻
虽然此次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但从危机演化的趋势来看,世界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主要工业国实体经济的调整远未结束。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衰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资产价格的波动使投资者迷失了方向。同时,迫于日益加剧的国内就业压力以及政府援助计划支出的要求,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出了明确的保护主义信号;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国家的贸易政策也出现了收紧的动向。尽管欧盟、西方7国等组织近日频繁接触,协调成员国的立场,并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利己主义仍然呈泛滥之势。面对危机催生的贸易保护主义,世贸组织显得束手无策,暴露出了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也使FTA等双边或区域性制度安排的实用性日益凸显。
在这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动向中,“中国制造”仍将成为主要牺牲品。今年以来,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对中国纺织出口产品发起了前所未有、高度密集的贸易救济措施。同时,我国出口刺激和拉动产业的政策一再为美国等国家所指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纺织出口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一些进口商甚至以“出口退税提高”为借口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施压,要求降低价格,致使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我们有三分之二(规模以下)的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比较大,有900多万就业人员,因为他们在给规模以上的企业加工,规模以上的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以后,首先影响的就是这部分加工的企业。由于行业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增大,远远超过了行业的承受能力,致使行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甚至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现的利润萎缩局面。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42.25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8.76个百分点;利润率为3.4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14%。从分行业来看,大多数子行业利润增长均表现为不同水平的下滑,其中化纤、纺机等行业甚至呈现利润负增长。2008年1~11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34.02亿元,同比下降了74.89%,而纺机行业实现利润16.33亿元,同比下降40.56%。海关3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2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66.8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85.45亿美元,增幅-82.96%,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6.14亿美元,同比增速-35.09%。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单月出口25.73亿美元,同比下降32.29%;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41.13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6.55%,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24.15个百分点。
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作用初步显现,但尚需出台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
总体来看,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及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将促进纺织市场信心一定程度的恢复,缓解纺织企业的资金困难,并使相关行业的企业获得税收等方面的实惠。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出口无疑将得益于这些政策的落实。纺织行业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2009年纺织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当前纺织工业正值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企业应积极开展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有效促进纺织行业的整体提升和全面振兴。纺织行业现在迫切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搞好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练好内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二是从三方面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因地制宜,搞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对产业拉动有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因势利导,有序推进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纺织行业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很久以来,广大中小纺织企业缺少长期固定贷款,只好把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风险很大。目前应为纺织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要集中有限资源,切实支持一批综合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对于纺织行业整体提升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序进行,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政府搭台、行业指导、规划和规范的力度。只有这样,纺织工业今天的调整才能与由大变强的未来愿景实现对接。纺织行业要振兴,就必须积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在逆境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5%,这是这次规划中惟一明确的具体优惠措施。市场对1%的上调普遍反映是不解渴、力度不够,不能切实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提高出口退税是短期救急而不是长久之计。严峻的外贸形势使我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5次提高了纺织出口退税率。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压力,大大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但中国纺织出口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于外部环境,进出口要出现反转,前提是要经济出现复苏。尽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断有减税和其他刺激措施出台,但全球需求复苏,现在看来还遥不可及,而且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直到全球消费者重新投入消费之前,很难指望我国纺织出口恢复增长,今年纺织出口增速能维持在-10%之内应该是比较乐观的预期了。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期望不仅仅是在短期内为纺织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而是立足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