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报告
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和推进产业升级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有2/3的棉纺企业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平均利润率只有0.18%,1/3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大约308.7亿元,占整个棉纺行业实现利润的97.4%,这说明,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而落后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当多数企业做大路货产品,单纯竞争纯棉纱线市场时,附加值高的功能性、高技术、差别化纤维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2009年,强调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重点扶持和引导纺织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强调要注重研发、提升品牌和科技含量。这些治本之策都旨在推动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快调结构、上水平的步伐。伴随着行业调整步伐的加快,更多的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行业将更加优化。强调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和推进产业升级,是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点之一,也是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大多生产的是中低档、薄利润的产品,且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要实现产品创新,就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必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纺织企业一方面要加快淘汰科技含量低、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新品开发的力度,尽量缩短新品的研发时间,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从而有效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机中无所思、无所为。要勇于创新突破,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在严峻挑战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面对美国出口市场需求下滑,要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拓展日本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但从政策力度和范围来看,现行的危机应对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的覆盖面有待拓宽。二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扩大纺织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纺织产业升级。三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周期处于下降通道时,各种经济问题和矛盾集中出现,政策操作应避免急功近利,特别是要防止过度行政干预、利益集团寻租行为和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所导致的体制环境恶化,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纺织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仍处在加速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争取到2020年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纺织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当前纺织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也与我国一度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增加纺织企业负担的政策有关,这些政策的迭加作用使纺织企业竞争力受到了影响。金融危机爆发促使世界各国反思经济增长的方式与结构升级的路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去工业化”发展后,开始意识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金融危机同样会影响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赋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更科学的含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丰富的人口大国来说,迄今为止,工业化道路远未走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生产仍将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保持我国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是我国应长期发展的产业;产业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此,应在坚持自主创新、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方向的前提下,将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纺织强国工业体系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长期任务。
总之,尽管中国纺织工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但中国的纺织内需市场潜力也大、金融体系相对独立、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较强、产品性能-价格比仍具优势,这些条件都将有助于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破坏性。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危机的中国纺织工业必将显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争取到2020年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