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元年”:中国男装探索升级
生意社4月8日讯 2008年是中国男装发展的拐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更多是出于产业环境剧变的压力;而在2009年,这些升级和调整将更加主动和更具目标性。
08年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环境下,产业加速升级和产业新格局日渐清晰。国际、国内需求不足暴露出了行业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沉积的问题;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原材料和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人民币升值、能源价格上涨考验着行业的承受能力;国家产业经济政策导向的变化促使行业加速战略调整步伐。在内外交困的外部环境压力下,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开始走上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升级发展之路。
中国男装直面剧变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男装产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8年产业外部环境围绕着一个“变”字,中国男装产业则围绕着“流”字应对。资源、资本、人才、订单、市场乃至实体都在择优的流动中重置。在危机面前,中国男装产业表现出优良的抗风险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抗压弹性。2008年男装产业整体表现出产业资源和要素的三项变化:素质的提升、集中度的提高、资源和要素区位的移动。
首先表现为国际国内需求变化促使产业快速提升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和国内需求变化对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深刻拷问。产业升级在压力下加快了步伐。产业发展模式由规模经济全面转向价值经济;企业、市场、区域产业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衡量,产业在减少库存、提高市场有效供给的目标下,极力倡导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摒弃规模扩张,注重价值效益,使以价格为最终竞争要素的男装产品向以品牌价值、文化价值、服务价值为最终服务要素的男装商品转变。
其次,淘汰加速与壮大加速并行,产能格局得以优化。2008年中国男装产业外部发展环境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生存能力提出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外销订单收缩的情况下,一大批以承接二、三手外贸订单为生存手段的小企业被迫关停;在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的情况下,一些缺乏植根性的外资企业选择撤资。外贸订单加速向信誉良好、加工能力强、交货有保障的大企业流动,使得外贸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同时,在国内市场发展和转型环境下,我国男装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了不少具有全国辐射能力、拥有全国营销网络的大品牌。这些品牌带动了国内品牌加工业的发展,加速了行业职能细分。同时,这些企业发展速度明显领先于其他企业,并在品牌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作用下吸引更多产业优质资源流入,反过来更加壮大其竞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产业资源快速择优流动,产业新格局正在酝酿。产业资源具有趋利性流动特征,2008年我国男装产业资源明显加速向更具有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流动。尽管行业大力倡导梯度转移,并最终形成东、中、西部以沿海地区的商业贸易、设计研发、工业服务与中西部地区加工业、纺织服装原材料供给行业相联动的区域格局,但在未来若干年中,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商贸氛围、配套措施不能达到男装产业投资趋利性需求的时候,产业资源将率先向产业基础雄厚、政策环境优良、区域信誉良好、商贸渠道顺畅、物流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流动。这一作为梯度转移推行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将在未来几年中保持其发展势头,发挥优势企业进一步积蓄能量的作用。
“规划元年”加快升级步伐
2009年中国男装产业升级步伐将继续加快,进入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阶段性过度期。中国将要在未来建设一个拥有完善的、先进的、坚实的、畅通高效的产业生态链基础;拥有市场导向能力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拥有具备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掌握全球化营销网络渠道;拥有强大先进的加工生产能力;拥有在功能协作、市场分割、档次品类等多层次严密交织而互补的立体区域格局和产业格局的辐射全球的高效的产业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