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分析:浙江纺织行业该如何转型升级
二、纺织业转型升级战略选择
浙江纺织业走出困境,要牢牢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在制造环节中选择提升和转移,着力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发展的五大战略。
梯度转移战略。梯度转移战略是一种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纺织业发展本身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而国际间纺织业竞争优势也在动态调整中,这为浙江纺织业统筹实施国内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1)依托现有比较优势,推动浙江纺织业国内转移。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带动下,劳动力规模及成本、原材料、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优势越发明显,并由此带动中西部地区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增加。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初级要素竞争力大大弱化,比重连年下降。浙江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动力已经形成,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产业国内转移,形成区域互补优势,是浙江纺织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浙江纺织业应在比较优势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在新疆建立棉花基地、在广西等地建立丝绸基地等并就近组织纺织品加工制造,加快原料生产、产品制造加工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浙江纺织业转型升级腾出有限空间。(2)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浙江等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已接近1美元/小时,而东南亚地区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在0。3美元/小时左右,成本优势逐步显现,浙江纺织业国际竞争模式亟待调整。与此同时,浙江纺织业竞争格局正发生调整,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拥有国际贸易经验的纺织企业正脱颖而出。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显著加强,企业整合配置全球资源可行性增强,这为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浙江纺织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浙江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国别选择上,选择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但可以使企业避开贸易壁垒,较容易打开东道国市场,而且对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品牌经营水平均有很大帮助;选择巴基斯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其成本优势,建立面向全球的生产加工基地;选择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则可借助当地较大市场需求打造国际销售基地。浙江纺织企业应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选择合适投资地区,使“走出去”战略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贡献。
总部经济战略。总部经济战略是指在向外转移制造能力的同时,强化杭州、绍兴、宁波、温州、嘉兴等地本地优势企业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并着力吸引外部纺织企业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打造浙江纺织业总部经济聚集区。(1)配合纺织业梯度转移,打造总部经济新优势。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多是生产制造环节,这种转移不但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开拓了新市场,同时也为充分发挥杭州、绍兴、宁波、温州、嘉兴等地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成熟的市场需求优势,聚集纺织企业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和大区域性总部腾出了空间。同时随着一批纺织企业进一步加强研发设计,并成立进出口公司加大对营销环节控制,总部经济发展的聚集力迅速增强。打造总部经济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和梯度转移密切配合,既要合理安排转移速度,防止出现产业空洞化,又要使外部生产制造与本地总部密切联系,整个系统顺畅运转;其次要依托各地纺织业特色集群,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特色化的浙江纺织业总部经济。(2)借国际产业转移调整之机,培育国内领先的纺织业总部经济区。当前纺织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加大研发设计、展示、营销等环节的对外投资力度。上海、江阴等地纷纷提出要吸引国际纺织企业区域性总部、职能型总部落户,积极发展纺织业总部经济、总部基地。浙江纺织业出口导向特征显著,行业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首位,应主动迎合国际纺织业转移领域扩大调整趋势,抢先借力跨国公司发展总部经济,力争打造国内领先的纺织业总部经济区。
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要求浙江纺织业尽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1)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和自主品牌;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支持和服务作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三是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项目,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四是鼓励和吸引国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向浙江纺织业转移先进技术,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设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2)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2002年以来,浙江纺织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制造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受制于一批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无法向高档产品领域延伸。当前形势下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可利用的研发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尽快产生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走差异化道路,以不断获得的关键技术为基础,增强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开发出功能差异化产品,满足甚至是创造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