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逆势“缺工”显现的城市化机遇
生意社4月8日讯 英婷做了很大一块“恒飞鞋业招聘”的牌子放在门口,希望能吸引报名者。她是成都下辖的金堂县竹篙镇上的富强职介所老板。位于金堂县淮口镇纺织制鞋工业园里的恒飞鞋业,是家新办起来的企业,需要招工500人。
金堂是四川的劳务输出大县,有1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竹篙镇也是全国有名的“打工镇”。恒飞鞋业委托英婷代为招工,但之前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英婷专门做了一块牌子。
竹篙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夏逢利对《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说,截至2月27日,该镇因金融危机返乡的农民工现在只有20来人还在老家没走。他说,现在看来就业问题不大,本地一些制衣、制鞋的小厂甚至还缺工。
大批农民工返乡后,金堂县各地的劳动部门每周都会统计本地的农民工进出数据,县劳务开发办副主任彭勇说,2月20日这一周的数据是:全县还有1.5万名返乡农民工留在本地,而当周竹篙镇的数据还有280人。
返乡农民工大多未留在本地
“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搞劳务输出,现在常年在外务工的有1.3万~1.4万人。”夏逢利说,“去年的进出数据比往年差了不少,但还是属于正常范围内。”
他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劳务输出,竹篙人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只要身体健康就要出去打工。春节前,竹篙镇共返乡5000多人,现在绝大部分已经出去了,“正月十五之后的那周(2月9日~15日)走了4000多人。”
彭勇分析说,当地返乡农民工重新走出去的原因,一是灾后重建中有大量的用工需求;二是很多原先在外务工的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希望继续在外寻找机会;另外,农民工的择业观念跟下岗工人、大中专学生不同,脏、苦、累的活也愿意干。
2008年,金堂的返乡农民工有5万人,目前大部分都已再次去外地打工或寻找打工机会了,总之,留在本地的仍是少数,其中多为年龄稍长者。
其实,去年春节前夕,金堂县还发出公开信,劝导在外务工人员“外地打工顾虑多,工作还是家乡好”,并以“不误工作、不误子女,不误劳作、不误收入”来吸引他们留在本地就业。
近年来,金堂县努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了140多家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能源、新型建材、纺织印染、服装、制鞋、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建立了多个工业园区。
“去年上半年我们还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我们还专门到周边的人口大县去走访,希望他们能输送一部分劳动力,结果遭到婉拒,因为别人也引进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需要大量工人。”彭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