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经贸委副主任施黄彬谈振兴南通纺织工业
生意社4月8日讯 “纺织工业是南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出口创汇的主体产业、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棉纺、色织、服装、丝绸产业集群和家用纺织品市场竞争优势日益显现,预示南通纺织产业将继续以较好的质态和较高的速度健康发展。”3月30日,南通市经贸委副主任施黄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振兴南通纺织工业充满信心。
南通纺织:信心足 政策强 目标明
记者:施主任,您好!不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您反复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南通纺织而言,信心源自哪里?
施黄彬:信心源自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8年,南通纺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248家,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3.89%,占全市工业比重26.57%;实现利润78.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93%,销售利润率达5.78%,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纺织服装出口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4.7%;纺织从业人员28.7万人,占全市在岗职工人数的4成以上。由于近年来南通鼓励发展民营经济,规模以下服装、家纺企业星罗棋布,据不完全统计,南通纺织的从业人员达40万人左右。近几年南通的工业结构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虽然纺织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南通纺织工业占江苏省纺织工业的比重仍达17.57%,占全国纺织的比重4%左右。
数据表明:纺织工业是南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出口创汇的主体产业、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而且近几年技改投入不断加大,纺织工业运行质态和竞争力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有7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22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称号,17 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工业500强,棉纺、色织、服装、丝绸产业集群和家用纺织品市场竞争优势日益显现,预示南通纺织产业将继续以较好的质态和较高的速度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南通纺织工业的冲击不可轻视,要把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措施想得扎实一些,把目标放得更远一些,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扎实练好内功,全力开拓市场,有订单就有希望,先生存后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对每一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各自的优势并不明显,现在环境恶劣了,优势和问题就凸现出来了,但千万不要把金融危机当作一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要客观分析,南通纺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些问题值得反思,需要解决。
记者:您认为南通纺织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施黄彬:存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南通纺织对外依存度高、发展快,水平差异大,没有注重企业的更新改造。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主品牌少。从南通纺织服装的出口量和占比可以看出,南通服装加工的水平很高,在南通服装企业中都能找到贴牌加工的世界知名品牌产品。南通服装制造产业链中缺乏设计研发机构,缺少研发投入,这是服装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而整个纺织产业链中纵向发展不足,横向发展有余,“瓶颈”在印染和后整理,导致面料不能跟国际流行趋势接轨,这也影响了纺织与服装产业链接和共同发展。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年销售额在10–50亿元的大企业屈指可数,如江苏大生集团、鑫缘茧丝绸集团、江苏联发集团等,而更多的是年销售额在亿元左右的中小企业,集中度不够,优势不明显,抗风浪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由于进入行业门槛低,企业规模小而多,竞争过度后出现了非理性竞争,体现在合作不够而竞争有余。做强做大纺织产业,需要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自律,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集群和板块经济的优势。
四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重。南通纺织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现在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治理印染企业比较集中的观音山、先锋镇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远远超过了污染企业所缴纳的税收,教训是很深刻的。所以,在注意科学发展的问题上任重道远。
记者: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施黄彬:政策措施要得力。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下工夫,也要有政府政策引导。政府不能放弃引导、监督企业合法合规运作,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有所作为,具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