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预测3月外贸出口数据仍呈两位数下滑
“按照目前的情况,一旦出现无单放货的情况,货主很难全数挽回损失。”胡瞻解释说,货主通常会选择到法院告无船承运人(货代),要求其赔偿损失。然而许多货代本身就是非正规的无船承运人,没有在交通部备案,很可能把公司关掉一跑了之,货主很难追讨损失。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货代将业务层层转包”的现象,在金融危机中更是漏洞百出。“外贸公司在出口订舱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所用货代订舱转委托的情况,各家货代层层委托,一环扣一环,环节实在太多。”
在翟磊看来,目前国内货代行业产业链较长,一旦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出口商带来相当大的损失。
而对于大多数受害的出口商来说,即使通过诉讼也很难追回全部损失。据翟磊介绍,能够全数收回货款的出口商已经微乎其微,多数出口商在诉讼后仅能回收5至7成的货款。
货代业洗牌
虽然,中国法律对以货代为主的无船承运人有着严格的监管约束,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却存在相当大的漏洞。这也是导致广大出口商遭受暗算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无船承运人需要在交通部门备案,并且需要交纳80万元的保证金。“一旦产生纠纷,法院如果判决无船承运人需要承担责任,货主就可以直接把这80万保证金提走。”胡瞻解释道,备案管理对于规范货代市场至关重要。
但问题是,外贸物流界却活跃着大量没有在交通部门备案的货代。
“许多没有备过案的小型货代,会挂靠备过案的一级货代,提单、名头都是一级货代的名头,一级货代向他们收取管理费用,这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交易方法。”吴明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海的小型货代公司多到数不清。”上海美瀛货运有限公司一位货代经理告诉记者,其中,许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都难以为继,与其打交道的外贸企业的利益自然也无法保证。一旦发生经济纠纷,不良货代通常一走了之,货主很难追讨自己的利益。
行业性危机,也是个重整洗牌的机会。中小货代的生存空间因此被压缩。
胡瞻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案例当中,“货代公司层层转包”的现象近期开始明显减少了,许多货主已不敢通过中小货代公司出口货物。
直接绕开货代,也成为不少大型外贸企业的选择。由于航运业不景气,外贸公司在和船运公司谈判的过程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筹码,多位外贸公司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其现在可以直接和船运公司订舱––而在以往,外贸公司必须经过层层的货运代理。
“我们每个月出口10多个柜。以往直接找船公司订舱,尤其是美加线相当困难。但在金融危机中,直接订舱已经是可行的了。我们目前通过中海的船出口,他们可以直接给我们出提单。”浙江一家大型出口企业的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