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筘行业:被动坚守不如主动出击
生意社4月16日讯 随着我国纺织行业连续8年的快速增长,国内为细纱机、捻线机配套的器材产品钢领、钢丝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明告诉记者:“我国钢丝圈每年生产和销售总量在200万盒左右,其中年产销量在15万盒以上的钢丝圈生产厂家有5家左右。按照现在1亿纱锭计算,现在年产200万盒钢丝圈的产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下一步钢丝圈的发展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突破了,原来单凭靠数量取胜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行业行情如何,钢丝圈、钢领企业现今最需要的还是逆势而上,拒绝“冬眠”的勇气和行动。
开掘国外市场潜能
有关经济政策研究人员认为:美国消费太多,生产太少;中国恰恰相反。按支出法计算,中国经济增长有3~5个百分点依靠美国这个外需。如果上述观点正确的话,那么器材企业依凭自身优势,开掘国外市场潜能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开始大量进口国外无梭织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无梭织机率已达到40%以上,这些无梭织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中部的一些纺织发达地区。随着无梭织机的不断增加,有梭织机在不断淘汰减少。因而近几年钢筘企业的生产重点也已经转到满足织造行业高密织物、高速织机需要的无梭织机钢筘生产方面。如今,全国钢筘生产厂家大约有30多家,这个行业是器材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最早、改造最彻底、最能适应我国纺织行业技术上档升级的一个行业。国产钢筘目前已经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明这样对记者说。
坚守其实很无奈
“金融危机来的太突然了,就像在弯道上高速行驶的赛车没有来得及刹车,一下蹿出跑道一样让人措手不及。金融危机使本已产能过剩的纺织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艰难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讲道。
采访过程中,许多器材企业的老板都对当前的经济行情表示了无奈。为了在这场残酷的转型之役中能够生存下来,许多老总都使劲了浑身解术,纷纷到外地进行项目洽谈和走访客户。有些老板告诉记者,当前情况下,器材企业的状况大体都差不多,都在坚守市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让钢筘企业感到无奈的还远不止这些,货款拖欠最终影响到资金周转的问题也让一些企业颇为无奈。浙江省绍兴市水富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诸水夫告诉记者:“现在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我们在购买机件等原料时都得给对方支付现款,唯独我们发货后货款可能暂时收不回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流动资金的短缺,令我们无奈。”杨崇明对此却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对于那些经常拖欠货款,信用等级比较差的企业,就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停止给它们继续供货。“钢筘行业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我们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快速反应的传统行业,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面对的并不是那么多无奈。”身在巴西的他在电话中说道。
钢筘行业生产分散、多而不强,科研投入不足,管理落后,无序竞争等本身的内在缺陷也使的这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企业资产超亿元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资产只有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规模,这种小而散的发展模式难以参与国际竞争。钢筘行业每年产品的销售额达数亿元,但科研投入不足1 %,产品技术研发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是家族式、作坊式管理,市场营销尚未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这些都从深层次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