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的自我突破:一个彻底国际化的开始
多元化:四两拨千斤的策略
服装业做到最强之后,杉杉开始多元化投资策略并不断获益。郑永刚认为,杉杉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太大不做,要钱太多不干,绝对把握的才做”。
《21世纪》:我们梳理了一下,杉杉大概进入了六个主要产业,能否介绍下您现在的产业布局情况?
郑永刚:目前我们只说两大主业,品牌服装和能源科技。中国西装和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国家标注,是我们公司做出来的,这两个领域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其他的产业领域,我们现在还归纳为投资。投资可以多元化,能投入也就能退出,比如矿业、银行、油田、网游,都是投资范畴。
还有生物科技,我们在芜湖收购了一些这方面的企业,规模不算大,未来能不能做大,现在还不知道,还只是一个点,正处在孵化阶段。但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一起,都是我们未来的探索方向,我们很早期就看中这个产业。比如,我们介入锂电池产业是1999年,当时国内根本还没人做,我们就率先和相关研究所合作,把他们的863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时隔十年,新能源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选择产业,我们一定要有前瞻性。
《21世纪》:对服装和新能源这两个业务领域的期许?
郑永刚:我们的服装和锂电池这两块业务,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强,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还不够强大。
如锂电池材料,我们的技术最好、市场最大,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低端的,三洋和德固塞属于高端。伊藤忠是三洋的股东,这次和伊藤忠全面合作之后,我们就有可能通过技术合作来走向全球。我希望未来人家说到锂电池材料,会很自然的想起中国有个杉杉。
服装业务也一样,我们现在是国内最大的,但这个国内最大不能说明什么。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差距还不小,譬如伊藤忠仅服装板块一年销售收入就有117亿美金。我们要继续丰满自己,让大家都知道杉杉是国际服装市场中的一强。不说超过伊藤忠,但至少要成为能和其相提并论的一强。
这两个领域,在国内我们现在是第一,但在全球十强还排不上。
《21世纪》:随着杉杉多元化板块的增多,以后的管理模式会是怎样的?
郑永刚:我们以后会走综合商社模式的路线,会做若干个行业,有固定的产业板块。伊藤忠有七个事业部,我们固定相应的板块。产业板块虽然固定,但板块下面的企业会有进有出,也会去整合,就是说,最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会保存下来做大做强,不是行业龙头或者做不大的,我们会退出。
就管理构架而言,现在杉杉控股只是出资人,股东而已。集团、上市公司两级架构比较清晰。通常来说,产业相关的可能会置入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来说,我会千方百计希望上市公司业绩更好。
《21世纪》:你管理那么多不同产业公司的原则是什么?
郑永刚:多元化集团的这些企业实质上是种联邦制。产业根本不同,人也不同,事情也完全不同。所以我还是一句话,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做钢铁的就是做钢铁的,做服装的就是做服装的。我的投资可以多元化,但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
对于下面的产业公司而言,我仅仅是一个出资本、搭建平台的人,具体业务他们专业的人来管,完全是经营专业化经营管理。这些企业就像是同在杉杉这个家里吃饭的兄弟姐妹,各娶各的媳妇,各嫁各的郎,根本不关联,都是单一的个体。我只是像一个父母,搭建平台,具体产业经营我不干涉,因为我做不了,没这个能力。但我有这个战略,会用制度和资本来控制他们。
《21世纪》:您刚才说的控制,用制度控制,具体您是怎么做的?
郑永刚:内控管理,企业做大了之后,管理是很重要的。
譬如我们有内部银行,产业公司所有的决策都要公开透明,你总经理有经营的权力,但你花每一分钱网上都有记录,内部银行都清清爽爽;有人监管,你去哪里都知道,你做了很多好事,就有很多的激励和奖励,你做了坏事,我马上就会抓住你,开除你。
内控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条款,这些条款会让你从理念上到操作上,完全按照一个方方正正的规范去做,不像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就很活络,不规范,容易犯错。
我们依靠信息系统、IT系统,整个管理模式在国内算是很先进的。
这次和伊藤忠全面合作之后,他们会带来综合商社那套内控管理模式。他们在内控管理、产业细化管理方面更科学,会使我们提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