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OEM企业的新路径
和国际公司一起成长
顺美通过培养自主品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体现的是很强的生产移植能力。而对于生产能力强和效率高的企业来说,也可以走出一条通过OEM成为国际公司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的道路。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89年,目前为优衣库、阿迪达斯、WILSON、NORTHFACE、BURBERRY等著名国际品牌代工,产品基本销往日本。在常州服装协会会长缪柏纯眼中,华利达是一家非常有特点的公司。他对《商务周刊》介绍:“华利达发展很快,1999年改制以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现在利润连续3年超8000万元。”
华利达总经理张文昌对《商务周刊》坦承,由于人民币升值、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及生产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响,2007年到2008年,出口型企业形势都不乐观,华利达也不例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华利达接到的订单数量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整体销售仍然有所增长,“2008年销售额为1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华利达获得的订单数虽然下降,每个订单的产品数量却有提升。这意味着,中国服装[4.37 4.30%]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逐渐上升,并且随着经济危机的冲击而表现得更为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至2008年前3季度,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前10家利润总额占前40家的份额由53%提高到68%。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占中国服装行业数量1/3的优质企业创造的利润达到全行业利润的98%。其中,3198家最优质的企业销售增长达27%,利润增长52%,平均利润率为15.1%。
另一方面,举足轻重的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不仅仅是国际巨头们的生产基地,更是他们的战略市场。居安思危的张文昌看到,近年来,由于周边国家的成本优势,很多国际企业开始将工厂转向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这个过程中,在长达数十年OEM生涯中锻炼起来的中国企业,开始和国际巨头们一起走出去开设工厂。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主任傅加林对《商务周刊》透露,自2004年来,已经陆续有近200家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国门,江苏红豆、舜天、苏豪、南纺等很多纺织出口的大型企业都有海外工厂。
“到海外办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第二支点。”他说。
向国际迈进
当然,经济危机也不只带来负面影响。同样靠OEM起家的波司登就更看重由此产生的推动作用。波司登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诚对《商务周刊》表示,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更多走出去,在经济危机下,波司登除了生产方面,还要在其他环节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
2004年,波司登着手向男装业务拓展,后来又开始做女装和童装。因为波司登看到虽然单一产品很成功,但羽绒服只能卖一季,产品和品牌的单一都导致了公司的风险。于是,波司登重新梳理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在综合了合作伙伴、投资人和消费者调查意见后,开始了多品牌运作和做四季服装的征程。
徐诚承认,当初波司登并不是预测到了今天的危机,而只是根据企业战略按步骤进行。但经济危机反而对波司登产品的四季化进程和多品牌运作具有推动作用。他解释到:“原来要整合国外的一些品牌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而危机让国内企业显现出更多优势。”
在徐诚看来,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品牌整合、渠道互换和直营。波司登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全国有六七千家门店。徐诚很兴奋地表示:“波司登正在进行相关运作,上半年肯定会有结果,但现在都是在洽谈中。相信很多像波司登这样的企业都会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来求得自己的提升。”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会有机会产生。中国很多行业早已进入全球产业链,因此放眼全球才是其生存之道。在经济危机下,中国的服装企业如果乘势从生产环节向其他环节延伸,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品牌站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品牌并驾齐驱。